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果桑菌核病的癥狀有哪些?有哪些防治措施?
來源:網絡    2021-8-13 17:10:00
    

    果桑菌核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種病害,嚴重影響了果桑的品質及產量,降低了農戶們的種植效益。因此,必須采取措施進行防治。本文為大家詳細總結了果桑菌核病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夠幫助農戶們更好的應對該病害。

果桑菌核病的癥狀有哪些?有哪些防治措施?

    發病癥狀:

    果桑菌核病的病菌主要有三種:肥大性菌核病、縮小性菌核病和小粒性菌核病。國內外有關果桑肥大性菌核病的報道較多, 桑椹縮小性菌核病的報道相對較少。三種菌核病的表現癥狀不盡相同, 表現如下:

    1.肥大性菌核病

    病果比正常果明顯腫脹、變大, 果形呈畸形, 果皮破開后散發出帶酒精味的腐爛臭味, 內部空虛, 中心會有一塊黑色干硬的大菌核, 果實失去原品種固有的紫黑色或白色, 呈乳白色或灰白色, 故又稱“白果病”, 果實不能食用。

    2.縮小性菌核病

    病菌從桑果的基部開始感染, 逐漸向頂部蔓延, 病果破裂后散發出一股腐爛臭味。被病原菌侵染的病果顯著縮小, 灰白色, 質地堅硬, 表面有暗褐色細斑, 病果內形成黑色堅硬如鼠糞狀的菌核, 呈現出典型的桑椹縮小性菌核病病癥。

    3.小粒性菌核病

    桑果的各小果都能受到侵染, 感染后病果顯著膨大并且突出, 籽粒特別肥大, 呈紫紅或青紅, 近籽粒頭部呈“白嘴”, 大約5天左右桑果內充滿菌絲、菌核及腐敗的果肉、果汁, 桑果汁變成一種黏稠而灰白色的液汁, 使桑果變為肥胖的“白椹”, 并產生一種腥臭的氣味。后期整個病果呈灰黑色, 在各病果的子粒內產生小型菌核, 最后導致桑果脫落。

    發病原因:

    菌核病屬于真菌類病害, 大多數情況下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次年春季開花期在雨水多、土地濕潤、天氣暖和的自然條件下, 有利于土壤中的菌核萌發, 抽生出孢子, 借助風力傳播到雌花上, 導致果桑發病。

    一般在栽植密度過大、通風透光性差、地勢低洼易積水潮濕、樹齡較大的果桑園, 菌核病更容易發生。上一年發病的果桑園, 桑果感病后菌核隨病果落下, 果肉腐爛, 病菌積累在土壤中, 如果沒有及時防治和清理, 容易引起再次侵染并逐年加重, 給果園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科學綜合防治:

    春季氣候溫暖濕潤, 果桑的雌花又是易感器官。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加強桑園綜合管理等措施, 能有效預防菌核病發生, 并且以“預防為主, 防治結合”為原則, 做到早發現早處理, 以保證桑果的品質和產量, 減輕損失。

    1.選擇不易感病的優良品種, 合理定植

    大多數果園種植果桑往往會選擇單一品種集中種植, 一旦發病幾乎全園不可避免。研究結果表明, 種植面積較廣的品種無籽大十比較容易感病, 而紫魅1號、紫魅2號、紅果二號、白玉王等品種發病率相對較低。一般早熟品種的抗病性較弱, 而晚熟品種的抗病性強, 所以在種植模式上可以選擇不同成熟期的品種搭配種植, 這樣既可以延長桑果供應期, 增加果實風味, 又可以降低病害發生率, 避免菌核病爆發給果農造成的嚴重損失。果桑定植以南北行走向為宜, 株行距1~1.2米×2~2.5米, 畝栽222~333株, 養成低或者中干樹形, 枝條之間保持適當距離, 具備較好的通風透光條件。根據當地的立地條件和氣候可適當調整株行距, 南方高濕熱天氣應適當稀植, 丘陵地帶應比平原適當稀些。密度太高通風透光性差, 病害加重, 且果桑品質下降, 影響食用效果。

    2.避雨栽培

    春季多陰雨天氣, 促進菌核孢子的萌發及傳播, 加速果桑菌核病的發生及影響果實品質。采用設施或避雨栽培模式, 能夠在菌核病發病時期, 形成干燥的桑園小氣候環境, 可有效避免果桑花期和果實成熟期的陰雨天氣引起的菌核病的危害, 且能提高果實品質, 易于采收。

    3.加強桑園的田間管理

    在果桑種植過程中, 園內不宜與油菜、草莓、茄子等作物套種, 因為這些作物也可以發生菌核病, 容易與果桑發生交叉感染, 同時也應避免此類作物在桑園周邊區域栽種。

    桑果成熟期人工采摘病果、撿拾落地病果后集中深埋。采果結束夏伐后, 結合用有機肥, 用機械或人工的辦法對土壤進行10~15厘米深度的夏耕, 對死角等處徹底人工深翻, 深翻不但可破壞菌核子囊盤, 而且還可防止孢子隨風飛散。在冬末春初進行第二次翻耕, 可把部分菌核深埋土中, 使菌核不能正常萌發, 以達到增強樹勢, 提高抗病力的作用, 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第二年病菌萌發。

    果桑園在管理過程中, 重施磷鉀肥及農家肥, 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發病率, 提高樹勢和抵抗能力。春季桑芽膨大期施肥, 增施磷、鉀肥, 增強植株抗病能力。采果后, 以速效性肥料為主, 可增施適量的農家肥;在入冬休眠期至萌芽前, 施肥以復合肥為主。

    4.做好清園工作

    夏季果桑生長旺盛, 適度夏剪可以避免營養枝過多, 保證樹體和行間通風透光;冬季落葉后對樹體整形修剪, 剪去感病樹枝、細弱枝、下垂枝及過多營養枝, 同時將桑園內受害的枯枝落葉和掉落地上的病果帶離園區, 集中燒毀或深埋, 防止來年再侵染, 上述是有效控制桑果菌核病蔓延的一個重要措施。

    5.覆蓋地膜, 隔離病源

    在春初果桑萌芽前, 用地膜對整個園區進行覆蓋, 在切斷病原孢子傳播途徑的同時, 防止雜草滋生, 還可以提高地溫, 保墑潔園, 提早桑果上市期。

    6.整園消毒

    針對果桑園菌核病的發生, 冬季清園剪去病枯枝及清理地面枯枝落葉后, 根據菌核病的發生規律結合翻耕, 春季在樹體萌芽前進行全園消毒, 一般使用石硫合劑或高錳酸鉀2 000倍液, 菌核萌發產生子囊盤時, 及時中耕并深埋, 從而減少侵染源。

    石硫合劑, 是由生石灰、硫黃粉和水按一定配比加熱熬制而成的液體型無機硫制劑。其原液呈深紅棕色, 具有臭雞蛋味, 強堿性, 主要成分是多硫化鈣和部分硫代硫酸鈣, 可溶于水。石硫合劑既能殺菌, 又能殺蟲殺螨, 可防治果桑多種病蟲害。其稀釋液毒性中等, 低殘留, 不污染環境。因果樹生長中的芽對其敏感, 應注意在芽休眠期使用, 以保證樹體安全。

    7.藥劑防治

    果桑生育期菌核病的防治可分三次進行:第一次始花期 (桑花初開時) 、第二次盛花期 (桑花全面開放) 、第三次盛花末期 (桑花開始減少, 初果呈現) 。可用70% (質量分數, 后同) 甲基硫菌靈800~1 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進行防治。防治時期應根據氣候條件和果桑生長發育的實際情況來決定, 不可錯過防治的最佳時期, 除對果桑整株進行噴藥外, 還應對地面、道路及溝渠等區域進行全方位噴灑。

    多種藥劑要交替使用, 且不可隨意提高濃度, 防止病菌產生抗藥性, 提高防治效果。果桑作為一種食用水果, 摘果前15天停止噴藥, 如發現病果, 應及時摘除, 帶出園外進行深埋處理。要嚴格控制用藥的濃度和次數, 降低農藥殘留, 確保桑果的安全食用。

    果桑菌核病的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 防治結合”的原則, 重視早發現早防治。科學合理的種植技術結合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菌核病對桑果的危害, 降低種植戶的風險, 提高果農的積極性和收入水平, 促進桑果產業健康發展。

相關閱讀
七個步驟教你種好香菜
板栗蘋掌舟娥怎么防治?有哪些方法措施?
雜交谷子達高產應注意什么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