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蔬菜上的小菜蛾、菜青蟲了解習性,一打一個準! |
來源:191農資人 2021-8-16 9:23:00 |
每年立秋前后,甘藍、白菜上蟲害都是防治的重點,也是防治難點,這幾天在田間轉悠,聽農民反映:農藥打了五六遍,用的劑量也不少,可就是治不了甘藍上的蟲子。一些農民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買的農藥有問題?不少葉片被蟲子啃食的只留下一層皮,白天到田間還看不到蟲子,真是奇了怪啦!面對這些害蟲,農民不知道該如何防治? 據了解在甘藍和白菜上的蟲主要是菜青蟲、小菜蛾和甘藍夜蛾。這些蟲子之所以農民感覺防不勝防,難根除,也不是農藥質量的問題,實際主要與用藥方法和用藥時機有關,歸根到底與摸不透這些蟲子生活習性有關。表面看,蟲子危害在葉片,實際蟲子不一定一直寄主在葉片上,農民在噴藥的時候,有時只見蟲子咬的創口,而見不到蟲子,那么白天蟲子到哪里去了? 有些人可能不一定了解,菜青蟲受到驚擾,有吐絲下垂的習性,大齡幼蟲有卷曲落地的習性,所以在噴藥時,菜青蟲會落到地上,有時上邊葉片看不到蟲子。 小菜蛾產卵有一個特點,卵多產在葉背面葉脈間的凹陷處,葉片正面,一般看不到小菜蛾。幼蟲又很活潑,遇到驚擾即可扭動,倒退或翻滾落地。 甘藍夜蛾一般到3齡后才開始危害,4齡后白天多潛伏在心葉和葉背或寄主根部靠近地表土中,而且,多晝伏夜出,夜間危害重,所以,白天農民看不到蟲,并不奇怪。甘藍夜蛾到5、6齡進入暴食期危害最烈,常導致成災。啃食后在食物缺乏時,還能成群遷移。 這就要求在防治時,不能只滿足選對了藥,還要針對這些蟲子的生活習性,做到有針對性的防治,才能事半功倍,省工省力,提高防治效果。 雖然,這三種蟲對蔬菜葉片都能造成嚴重侵食,但在危害程度上還有一些區別, 菜青蟲,屬鱗翅目,粉蝶科。危害特點,1~2齡幼蟲在葉背啃食葉肉,留下薄而透明的表皮。3齡以上的幼蟲食量明顯增加,把葉片吃成孔洞或缺刻,嚴重時吃光葉片,僅剩葉脈和葉柄,影響植株生長發育和包心。如果幼蟲被包進球里,蟲在葉球里取食,同時,還排泄糞便污染菜心,使菜株商品價值降低。所用應該提前噴藥預防。 菜青蟲,蟲口量隨季節變化很大,一般從4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均可發生,但以5~6月和8~9月發生為害重,所以要抓住秋季前后重點防治。 甘藍夜蛾又叫地蠶蟲、夜盜蟲,主要危害甘藍等十字花科作物。危害特點:幼蟲食葉缺刻狀,僅留葉柄并能鉆入葉球采食,排出大量蟲糞,污染葉球引起腐爛。 小菜蛾,危害特點:初齡幼蟲僅取食葉肉,留下表皮,在菜葉上形成一個個透明的斑。3~4齡幼蟲可將菜葉食成孔洞和缺刻,嚴重時全葉被吃成網狀。在苗期常集中心葉危害,影響包心。 防治方法: (1)針對甘藍夜蛾對含糖量較高的糖醋液有較強的趨食性,可用黑光燈或糖醋蜜誘殺成蟲。 (2)藥物防治:以上三種蟲都可以選用以下藥劑:四唑蟲酰胺、甲維鹽·氯氰、氟啶脲、蟲螨·茚蟲威 、甲維·蟲酰肼 、蘇云金桿菌等。 以上農藥最好交替使用,作物上下以及葉片正反面都要噴藥,防止漏網。在防治時機上避開中午時間,抓住下午3-4點后噴藥,并且做到早期用藥。 |
![]() |
![]() |
相關閱讀 |
2012年: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防控方案 |
改革開放40年農藥行業發展變化以及未來行業發展趨勢主題論壇順利召開 |
海南陵水縣實施農藥經營改革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