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農業保險為何偏偏繞開了河南玉米?我國農業保險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
來源:新京報    2021-8-18 9:56:00
    

    7月中下旬,河南多地遭遇持續強降雨,上千萬畝農田受災,500多萬畝絕收。截至8月10日,因暴雨災害農險報案1.15萬件,估損金額4.92億元,已決賠付8618件,向7.79萬農戶支付賠款3.13億元。遺憾的是,記者在走訪絕收區時,發現其中受災最嚴重的糧食作物玉米,卻并未在當地農業保險投保范圍。

    農業保險為何偏偏繞開了河南玉米?我國的農業險有哪些進展與短板?帶著這些問題,新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農科院信息所農業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張峭、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發展研究所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鐘鈺。

農業保險為何偏偏繞開了河南玉米?我國農業保險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

    政策性保險  占全部農業險99%

    新京報:農業保險在國內的覆蓋面廣嗎?這個市場大不大?

    鐘鈺:2007年我國開始實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并不斷推動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自中央財政實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以來,補貼品種逐步擴大,已由2007年的5個品種擴大至16個大宗農產品及60余個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我國保費補貼規模,從2007年到2020年,十幾年時間增長超過27倍。7月6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又聯合發布通知,將試點近3年的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正式擴大試點范圍。

    張峭:農業保險分為政策性險和商業險,我國自2007年起開始實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政策性保險。目前,在農業保險方面,政策性農業保險占比99%,而農業商業險僅占1%。雖然我國農業保險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快,2020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達815億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農業保險保費收入第一大國。其中,各級財政共承擔保費補貼603億元,為農民提供農業風險保障4.13萬億元,中央財政補貼資金使用效果放大145倍。

    玉米險補貼  取消后為何沒恢復

    新京報:河南是農業大省,也是玉米種植大省,但為什么在這次災情中,我們走訪時發現,玉米沒有在農業險保障范圍內?

    張峭:我了解到,災情發生后,當地政府部門已及時出臺了一些措施。河南銀保監局也指導保險公司開展了災情摸排、搶險救災,做好災后生產補救等。但農業保險功能發揮有限,我們來算一算賬,因災減產10%以上叫受災,因災減產30%以上為成災,因災減產80%以上為絕收,再按照每畝作物產值800元進行測算,河南此次洪澇災害造成的農作物經濟損失達60億元左右。盡管目前河南此次洪澇災害農業保險的估損金額達到了4.92億元,但與農作物經濟損失相比,仍占比很小。其中一個原因是,2017年為響應中央調減“鐮刀彎”地區玉米種植面積的政策,河南省取消了玉米保險的政府保費補貼,之后幾年一直沒有恢復,但玉米又是河南秋季作物的主要品種,近年來播種面積占比都在75%以上。

    這次洪澇災害,玉米并不在當地農業保險保障范圍之內。實際上,這兩年河南玉米種植面積已經減少了,為了發揮農業保險的損失補償能力,河南省還是需要盡快將玉米等大宗農產品納入農業保險體系,提高其保險覆蓋率。當然,不僅是河南,全國各地都應在農業保險“增品、擴面、提標”上增加力度。

    新京報:有沒有可借鑒的農業保險成功案例?

    鐘鈺:有的。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山東章丘,在農業保險落地過程中,形成了“農戶+保險公司+政府監管+市場管理”這樣一種相對成熟模式。

    農戶需要理賠時,由當地農業農村部門下面的農技站出面對農戶的損失進行評估認定,供保險公司參考。政府專業人員出面,無論是農戶還是保險公司對于結果當然都是認可的。除了介入監管之外,市場化運營,優勝劣汰的模式,對于保險公司來說也是一種約束,有效地保障了投保人農民的利益。

    繪風險地圖  推廣差異化定價

    新京報:我國農業保險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

    鐘鈺:之前到各地調研,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目前農業保險的賠付標準比較低,賠付程序比較復雜。很多農戶反映稱,當真正需要啟動保險理賠程序的時候,農戶其實是處于弱勢的。在理賠過程中還出現過一個現象,就是在實際賠償時,存在一種“討價還價”的現象,想得到更多賠償就得耐心等待,想要當時拿錢就面臨大打折扣。更多的保險公司推行的還是直接物化成本保險,對于農戶來說,只能拿回種子、農藥、化肥的錢。

    張峭:目前還存在分段賠付、協議賠付的現象,甚至做成了補貼,每年或多或少都給農戶一些費用,真正遇到大災年份卻賠付不夠,違背了農業保險的原則,影響了農業保險的效果。我們此前做過一個1萬多農戶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農戶發生損失后,實際保險賠付僅占損失30%至40%,農民獲得感不強。

    由于費率定價不科學、缺乏規范透明的賠付標準等原因,導致了協議賠付和平均賠付現象的出現,使得我國農業保險賠付整體呈現出“高受益率、低賠償額”的特征。

    新京報:政府層面如何讓農業保險更好地發揮保障作用?

    張峭:目前發達國家政府對農業保險有保費補貼、經營管理費補貼、再保險補貼、培訓教育補貼和產品開發補貼等五種形式,而我國政府只采用了保費補貼單一方式,今后應增大農業保險補貼的政策空間,提供更具彈性的保費補貼方式。

    此外,我國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并未突出鄉村振興和綠色興農戰略的政策導向,應積極對標農業綠色發展、“碳中和碳達峰”、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戰略需求,提升農業保險發展理念。

    政府公共服務方面,目前為止,我國由政府組織的全面系統性農業生產風險評估及費率區劃工作還未真正開展,不能提供權威性農業生產風險地圖,沒實現基于地區風險的差異化定價機制,農業保險相關數據信息分散在不同部門,既缺乏共享平臺,也缺乏共享機制,需要盡快組織推進,夯實農業保險發展基礎。

相關閱讀
建立農藥品牌常走的誤區
國內首個螺甲螨酯將獲準登記,但僅限出口!
2012年1月磷化鋁原藥企業產量分析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