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馬鈴薯蓋地膜有什么好處?蓋地膜后如何管理? |
來源:網絡 2021-9-1 16:40:00 |
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農戶們常常會蓋地膜。那么,馬鈴薯蓋地膜有什么好處?蓋地膜后如何管理呢?以下內容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相關技術知識,希望能夠幫助農戶們提高馬鈴薯種植效益。 馬鈴薯蓋地膜有什么好處? 1、縮短馬鈴薯生育期 蓋地膜栽培最明顯的效應是提高地溫,保水增墑。經過試驗耕層10厘米、15厘米、20厘米土壤溫度結果表明:馬鈴薯生育期蓋地膜最佳溫度效應主要表現在馬鈴薯出苗期和幼苗生長期,特別是出苗期增溫最多,以后隨植株生長遮蔽而逐漸減弱,現蕾期后植株蓮葉封壟,增溫效應很小且比較穩定。測定0~30厘米土壤水分,出苗期和現蕾期蓋地膜與露地相比,0~30厘米耕層的土壤含水量分別提高6.22%和2.05%,對馬鈴薯出苗和幼苗生長極為有利。馬鈴薯出苗要求溫度12℃,蓋地膜出苗期可提高地溫5℃,加快和促進發芽,有利于馬鈴薯早出苗、出壯苗、多發根,提早塊莖膨大期,克服了前期溫度低、出苗遲和土壤水分不足的問題。在馬鈴薯現蕾后生長發育進入塊莖形成期,對地溫要求嚴格,最高臨界地溫為25℃,此時由于莖葉封壟遮蔽,加上蓋地膜栽培植株生長繁茂蔭蔽作用更強,耕層不同深度地溫蓋膜比露地平均增高0.3℃~1.3℃,植株蔭蔽減弱地膜的增溫效應,可以一直延續到莖葉衰老枯萎。同時由于地膜的保護作用,有效減少了土壤水分蒸發,保證自然降水沿壟溝補給,提高降水利用率。馬鈴薯蓋地膜栽培,前期增溫保墑顯著,有利于馬鈴薯發芽出苗和提前建成營養器官;中期增溫不明顯,保墑增墑效果明顯,有利于馬鈴薯塊莖膨大;后期溫度略高,有利于塊莖淀粉的積累。這種生態環境效應,正好與馬鈴薯生育規律基本吻合,不但出苗快而且出苗率也比露地高,生育期較露地縮短20天左右,能夠提早形成強大的光合器官,植株生長旺盛,葉面積系數大,光合勢強,為促進早熟、獲得高產創造了良好條件。 2、提高馬鈴薯產量與品質 馬鈴薯生長發育要求土壤疏松、孔隙度高,特別是塊莖形成與膨大期。采用蓋地膜栽培后,表土不受雨淋和灌水的影響,不會引起板結龜裂和肥料養分流失,能夠較好地保持土壤團粒結構和土壤疏松狀態,蓋地膜的耕層土壤比露地的疏松,很少板結,孔隙度高,有利于馬鈴薯根系生長和塊莖膨大,提高塊莖大薯率。蓋地膜后改善了土壤溫度和水分狀況,有利于微生物活動,加速有機養料的分解,增加速效氮磷的含量,為馬鈴薯生長發育提供充足的礦質營養,有利于提高單穴塊莖產量。經試驗,蓋地膜栽培的早熟、中熟、晚熟三類品種均比露地栽培單穴塊莖增產55~163克,增產效果主要是顯著提高大中塊莖數,大薯率為4.9%~13.7%,單穴大中塊莖重平均增加60~183克,從而使大中塊莖重提高1.5%~4.7%。 馬鈴薯蓋地膜后如何管理? 1、規范種植 馬鈴薯適宜選用寬70~80厘米,厚度為0.008毫米的強力超薄膜,畝用量2~3千克。實行壟作,壟面寬50~60厘米,壟間35~40厘米,壟高20~30厘米。起壟后要打碎壟面上的土塊,拾凈殘茬,以免劃破地膜,要求壟面平直,寬窄一致。 鋪膜時間以土壤地溫和墑情而定。以耕作層土壤地溫大于10℃為適宜播種時間,土壤墑情好(耕作層土壤含水量達到15%以上)時,邊整地邊鋪膜邊播種;如土壤墑情差時不要急于覆膜,整地后待雨鋪膜播種。鋪膜中堅持將地膜拉緊、兩邊壓實、封嚴,做到地膜緊貼壟面。且每隔2米左右壓土帶,以防大風揭膜。 2、選脫毒品種 圍繞適宜于地膜栽培的抗旱、抗病、優質、豐產等特性。一是因地制宜選擇引進種源,開展品種對比試驗,篩選出適宜各地地膜馬鈴薯栽培的品種,并在高海拔地區建立繁育基地,繁育供應脫毒種薯。二是組織莖尖剝離脫毒,切段快繁,加快脫毒種薯更新換代速度。三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動群眾進行株選和異地換種,減緩品種退化速度。 3、實行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 每畝施用農家肥數量達到4000~5000千克,施純氮4~6千克,磷肥5~7千克,補施鉀肥1~2千克。根外補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在施肥方法上強調農肥、氮、磷、鉀肥集中一次深施。 4、適期播種 以商品薯提早上市,避開后期高溫對馬鈴薯生長造成的影響為目的,以土壤地溫大于8℃為標準適時播種。依據不同的地域、土壤肥力狀況和品種特性確定畝株數,一般植株高大,分枝多,種植于肥力差的山坡地的相對稀一些;植株矮小,分枝少,種植于肥力好的肥水地的相對密一些。每壟種兩行,行距35~40厘米。肥力差的地塊,畝保苗4000~4500株;肥力較好的地塊,畝保苗4500~5000株。采用微型整薯播種。為防止先起壟播種后覆膜造成的放苗不及時燒苗問題,可采用先起壟覆膜后播種的方法,播種時用特制的木樁或鐵樁在膜面打洞,洞的大小以放進種薯為宜,將種薯放入洞內后,采用草加土覆蓋法封口,先用草蓋在洞口上,再在草上加土封口。先起壟播種后覆膜時,也可采用膜上覆土的方法,在馬鈴薯播種后15~18天(馬鈴薯出苗前一周)前,在膜面覆蓋1~2厘米土,避免地膜表面溫度過高燒苗,保證幼苗自然頂出。 5、加強病、蟲、鼠害的防治 一是結合秋季深耕和春季播前耕地,進行土壤處理,防治土傳性病害和地下害蟲。二是加強田間觀察,藥劑防治與拔除病株相結合,防治病、蟲害發生,杜絕擴展蔓延。三是采取投放毒餌誘殺和人工捕殺防治鼠害。 6、加強田間管理 一是輪作倒茬,合理安排茬口,三年內不重茬。二是播前對地塊精耕細作,確保地塊地面平整,表層沒有土塊、耕茬,耕層內沒有大的空隙;三是檢查覆膜質量,及時壓土,搞好地膜管護。四是生長前期適時放苗、查苗、移栽補苗,當幼苗出土后,在2~3天內發現缺苗,要及時補種,并及時放苗,以免幼苗鉆入膜內,造成窩苗和高溫傷苗。馬鈴薯生長后期根據田間長勢,加強水肥管理和化學促控措施。追肥時可在壟面或壟溝處,距離植株10~13厘米用木棍鉆孔,追施6~7厘米深為宜。五是適時收獲。在收獲、運輸和貯藏中應特別注意將種薯和商品薯分開。 |
![]() |
![]() |
相關閱讀 |
防止玉米地下害蟲方法介紹 |
葡萄底肥到底什么時候施?農戶們該如何施? |
山楂扁刺蛾有哪些為害癥狀?該如何防治?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