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蘆筍育苗什么時間合適?農戶們該如何育苗? |
來源:網絡 2021-9-10 17:10:00 |
蘆筍育苗工作的好壞,對于蘆筍種植起到關鍵作用,農戶們必須多加關注。那么,蘆筍育苗什么時間合適呢?農戶們該如何育苗?本文將就此為大家做詳細的總結,供農戶們參考。 蘆筍育苗時間: 1、根據蘆筍種子發(fā)芽對溫度的要求:露地播種需在地溫10℃以上開始。地溫在30℃以上,有礙種子發(fā)芽和幼莖生長不宜播種。一般北方生長季短,只行春播,南方除春播外,還可行秋播。 2、根據蘆筍苗株生長所需的積溫標準決定播種日期:一般標準大苗的生長積溫為2500~3000℃。這樣在寒冷地帶,因年生育期短,應爭取春季早播,否則生育期不足,會因苗小,根株含糖量低,越冬期易遭凍害。生長季節(jié)長的地區(qū)應推遲播種,以免苗株過大。 3、蘆筍小苗應在定植前60~80天播種:在無霜害的前提下,小苗定植愈早,年內生育期愈長,根株發(fā)育愈健壯,積累貯藏養(yǎng)分愈多,翌年春季收獲的產量也愈高,并連續(xù)影響以后年份的產量。因此,小苗的理想播種育苗期應在終霜前或安全定植期前60~80天,行保護地播種育苗。若因茬口關系需推遲播種育苗,也應盡量安排在前茬拉秧早的茬口,以爭取早播早定植。否則,小苗栽植的優(yōu)越性不僅不能充分發(fā)揮,且會因定植過遲,遇溫暖多雨天氣而造成病害重、缺株多,或遇高溫干旱天氣,定植成活率降低。 蘆筍育苗方法: 蘆筍育苗可分為育小苗、育中苗及育大苗三種類型。采用穴盤育苗,由于穴盤的規(guī)格小,所盛裝的營養(yǎng)土少,一般要求幼苗生長30天左右即移栽定植;中苗則多采用育苗袋或營養(yǎng)缽育苗,也可采用陽畦育苗,幼苗在育苗袋或營養(yǎng)缽中生長60天左右,移栽定植;大苗多在露地大田中培育,它往往是春季播種育苗到秋季移栽定植或秋季播種育苗第二年開春后或夏收后移栽定植,苗齡可長達5~8個月。目前多以培育中苗移栽定植的居多,但在無霜期短的高寒地區(qū)及降水量少的西北地區(qū),大苗移栽定植仍有它的優(yōu)點,各地采取哪一種育苗方式要因地制宜。 1、大田育苗:又叫露地育苗。多用于培育大苗進行移栽,大苗移栽時植株高大,地上莖和地下根系多。育苗地必須選擇砂質土壤,土地肥力較高,地下水位較低,排灌條件好;育苗地雜草少,病蟲害少,最好是上季為水稻田的地塊,且靠近定植大田地。 育苗地確定后,每公頃要求撒施腐熟的農家有機肥6萬~7.5萬千克,磷肥1500千克,然后翻耕兩遍,使肥料與耕作層土壤混合,再將地面耙平耕細。做成畦面寬1米、畦溝或畦埂寬0.3米的畦,畦面上按行距15厘米左右開出播種淺溝澆足底水后,按株距5厘米點播種子,覆土3厘米左右。春季為提高土溫及保濕,可用地膜覆蓋,秋季育苗可用遮陽網覆蓋畦面。若用地膜覆蓋,當天氣轉暖,晴天中午膜下溫度超過33℃時,要及時揭膜通風。地膜覆蓋10天后要經常檢查,出苗后要及時揭去地膜或遮陽網,以利幼苗向上直立生長。 2、露地陽畦育苗:利用陽畦育苗可使播種期提早30天左右,使蘆筍春季大田定植時間提前,對綠蘆筍栽培可實現(xiàn)當年育苗當年采筍的目的,白蘆筍則在第二年春季即可投產采筍。陽畦選擇在背風向陽地段,做畦時要求北高南低,兩側傾斜呈一定角度,畦內地面低于平面10~20厘米。畦長7~10米不等,畦底面寬1.5米,前后陽畦間距離2米,左右兩畦的間距1米。在陽畦內育苗,可直播在營養(yǎng)苗床上,也可在畦內排放育苗袋營養(yǎng)缽播種育苗。 3、穴盤育苗:適于工廠化及機械化育苗。穴盤育苗的流程:營養(yǎng)土的配制攪拌→營養(yǎng)土裝入穴盤中,灑水→壓窩→每穴播1粒經催芽后的種子→覆蓋營養(yǎng)土→灑水→育苗盤疊齊→置催芽室控溫控濕培育,待80%~90%幼苗出土時,移置育苗室培育管理。 由于溫度、濕度、水分及光照通風等都可人工控制或自動控制,幼苗生長快,病蟲少。穴盤育苗適用于培育苗齡25~30天的小苗,帶土移栽定植,移栽時完全不損傷幼苗根系。 4、營養(yǎng)缽育苗:采用8厘米×8厘米的營養(yǎng)缽,或者棉區(qū)常用的棉區(qū)常用的棉花營養(yǎng)缽制缽器,在定植大田邊或附近制缽、裝營養(yǎng)土,排放好后進行播種育苗。利用營養(yǎng)缽育苗,要求營養(yǎng)土的土質略帶黏性,以便保持缽體的完整性。此外,營養(yǎng)缽應挖淺坑排放,缽體制好后及時點播種子。 5、小拱棚育苗:適于在定植大田四周或中間。先做好寬1米、長10~20米的育苗畦,畦面排放營養(yǎng)袋或開溝點播或做成營養(yǎng)缽,播種后用長竹片交叉支起拱頂高度30~50厘米的小拱棚架,再用薄膜覆蓋嚴實,提高棚內溫度和土溫。可比露地育苗提前1個月左右進行播種。 不論采用哪種育苗方式,其目的是要培育壯苗。對采用設施育苗的,出苗后的苗期管理,除注意溫度管理外,白天還要注意通風。苗小時少通風,苗大時大通風,氣溫高時要加大通風量。下午4時后不需要通風,陰雨天適當小通風。晴天上午通風從棚內溫度達到20℃時開始,并控制棚畦內溫度不要超過33℃。夜間溫度以不超過10℃為宜,若遇寒流降溫,要覆蓋草苫等保溫材料,當夜溫達到15℃以上時可拆去覆蓋薄膜。 |
![]() |
![]() |
相關閱讀 |
蕎麥的栽培技術介紹 |
柑橘缺磷主要癥狀有哪些?農戶們該怎么應對? |
大蔥秋季追肥澆水有講究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guī)?/a>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