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蘆筍栽植的行距株距、深度及方法措施 |
來源:網絡 2021-9-10 17:57:00 |
隨著蘆筍種植面積的不斷增加,各種問題層出不窮,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因此,農戶們必須了解掌握蘆筍種植的相關技術知識。本文為大家詳細總結了蘆筍栽植的行距株距、深度及方法措施,希望能夠對農戶們有所幫助。 蘆筍栽植行距株距: 蘆筍的栽植密度對株叢發育、嫩莖數量和質量,以及單位面積的產量變化,均有很大影響。一般稀植的株叢發育快,單株逐年收獲量的增長快,嫩莖粗,質量好;增加栽植密度會不利于株叢發育,影響單株產量的增長,但早年單位面積產量大大提高,以后雖隨株齡的增長其差距趨于縮小,但多年累計產量仍明顯超出稀植,而且在一定范圍內,對嫩莖質量并不會有明顯影響。 但當蘆筍栽植密度超過一定范圍后,尤其行雙行栽培蘆筍時,由于株間競爭加劇,嫩莖的質量會受嚴重影響,且株叢在養成期間由于莖葉過茂,田間通風透光不良,下部枝葉容易黃化落葉,招致病害蔓延。因此,最適宜的栽植密度,應在不使嫩莖變細的范圍內,以達到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為原則。 在確定蘆筍栽植密度時,除栽培白蘆筍需培土軟化,為取土方便,應擴大行距外,還應根據各地有效生育期長短、雨量、土壤肥力、栽培管理等多種因素來決定。有效生育期短,土壤瘠薄,降雨少,可提高密度;有效生長季長,土壤肥沃,雨水充沛,株叢生育容易過旺,病害多,則應稀些,特別應擴大行距,以利于通風透光,便于控制病害蔓延。生育期長的,用母莖采收的,由于延長了采收期,株叢養育期縮短,避免了株叢生育過茂現象,則可縮小株行距。綠蘆筍的定植行距為1.3米,株距20~30厘米;白蘆筍的行距一般為1.4~1.6米,株距25~35厘米。為避免株間劇烈競爭,都不宜行雙行密植。 蘆筍苗栽植深度: 一般蘆筍栽植過深,成活率低,根部氧氣不足,早期植株發育不良,春季嫩莖發生遲,采收嫩莖時,殘留部分多,消耗養料,影響產量。而淺栽雖然容易成活,株叢生長發育快,春季嫩莖發生早,數量多,但鱗芽瘦,嫩莖細,莖葉繁茂,容易倒伏,且易受干旱、霜凍等自然災害的影響。蘆筍栽植深淺僅對植株早期的發育有影響,多年以后的根株在土下均處于相似的位置,表明地下莖在適合的環境下向水平方向生長,不適合時就會改變方向,達到適合的土層后又水平方向發展。因此,無論當初深栽還是淺栽,多年后植株周圍的地下莖的位置,大體上都處于同一深度。 蘆筍嫩莖的生長點從土層下面往上長,通過的土層越厚,蘆筍嫩莖的直徑越粗,蘆筍的產量也越高。我們可以通過增加或減少蘆筍的復土深度來調節出筍的粗細。蘆筍根盤上的鱗芽,向上生長,在土壤的壓力下,越長越粗,露出地面后開始變細,因此蘆筍如定植得太淺,嫩莖上長沒有壓力,嫩莖比較細,質量差產量低。如定植深度適合,筍則比較粗,價格高,質量好,產量也高。 蘆筍栽植深度應隨苗齡大小、土質和氣候條件的不同而異。多雨,土壤透氣性差,宜淺,少雨,氣候干燥,土質疏松,宜適當深栽。一般以10~15厘米為宜。剛栽植時覆土厚度只需3~6厘米,當新的地上莖長出后,再分次覆土到一定深度。否則,將由于根部氧氣供應不足,降低成活率。 蘆筍苗栽植方法: 采用穴盤或營養缽育苗的,直接運到定植田,按定植株距排放在定植溝上。蘆筍定植時最好用栽菜小鋤或小鏟挖10厘米左右的定植穴,盡可能保持土團不松散,帶土放入定植穴內。苗床或大田苗畦上點播培育的苗,可在起苗前2~3天澆水,趁土壤潮濕時用直鏟切割分成小方塊,蘆筍幼苗處在方塊中間,并盡可能帶土塊運到定植大田。若苗床土沙性強,土質疏松,則可用鐵鍬挖抖松散取出幼苗,只要幼苗根系斷傷少,及時定植后,澆足定根水,對幼苗的生長影響不大。定植時要求定植深度保持在10厘米左右。 蘆筍定植中應主要注意幾個問題:①起苗時盡可能少傷根系;②栽植時回填的土要細,要壓實;③定植水要澆透澆足,如遇連續晴天不下雨,要澆第二次及第三次水;④要定植健壯的幼苗,對生長瘦弱和株型不正的弱苗、病苗一律剔除。 蘆筍移栽定植最好在陰天或下雨之前1~2天進行。此外,對一直在保護地保溫保濕環境下培育的幼苗,移栽前要經過7~10天的煉苗,讓幼苗適應大田的環境條件,可提高定植苗的成活率和縮短緩苗期。 據有關的報道,蘆筍幼苗移栽后,經30天左右才能長出新根,吸收水分和養分。移栽后的死苗,一般出現在定植后20天。從多年的生產實踐看,小苗移栽比中苗、大苗移栽容易存活,緩苗期也較短,并不一定需要30天能長出新的根系汲取養分和水分。判斷移栽幼苗是否存活,看其新的嫩莖長出后,在中午及下午強光照射時,蘆筍幼苗不萎蔫下垂,或稍有萎蔫下垂,到傍晚或次日早上又能恢復正常的,說明已經成活。至于移栽的幼苗多少天才能長出新的根系,要看移栽季節、幼苗生長狀況及起苗的方式,還要看蘆筍移栽定植時的技術操和定植的管理水平。 |
![]() |
![]() |
相關閱讀 |
甘蔗黑穗病的癥狀表現、傳播途徑及防治方法 |
蘋果樹內膛空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農戶們該如何預防? |
怎樣給魔芋選種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