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灌漿期,如何做好生長管理? |
來源:191農資人 2021-9-13 9:34:00 |
水稻灌漿期也稱水稻灌漿結實期,是從稻穗開花后到谷粒成熟的這一段時期。水稻的優質高產,除了日常管理中嚴格把控病、蟲、草害關口的防治外,其中特別重要的一個管理階段就是,目前的水稻灌漿期階段。跟蹤做好水稻灌漿期的日常管理對水稻生育后期將有決定性的意義。 01、總體原則及細節的把握 水稻灌漿期是以提高水稻結實率、防止倒伏和早衰,增加粒重為原則。 水稻以水養稻,但水份的供給應按需適期適量給灌,注重日常管理中的泄水晾田,有利于土壤中的二氧化硫、硫化氫、甲烷、甲醇等有害氣體的排出,避免水稻植株出現早衰、倒伏等不利因素的出現。 水稻灌漿期要對其進行動態跟蹤管理:田間雜草的清除;病蟲害的防治,稻瘟病、白背飛虱、褐飛虱、卷葉螟等,尤其是水稻時下發生的六(4)代稻縱卷葉螟的防治,目前正是用藥噴防時段。及時清理染病較重的水稻植株,有針對性的對菌性病害及時進行噴防。 02、水份管理 前期水稻生產的日常管理到位,為使水稻生產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水稻生育后期的灌漿階段,一是要做好水稻田塊的水份管理,二是要做好養份料肥的適量供給管理。 水稻灌漿階段其所需水份等同于水稻的撥節長穗階段,和其分蘗階段。水份管理不到位不僅會對其葉片同化能力,和灌漿物質運輸能力造成影響,還會造成減產和稻米品質的下降。 水稻上部三片綠葉的光合作用來制造養份供給其穗粒灌漿所需的營養物質。保持水稻根系吸肥吸養的活力,才能保證其上部的三片綠葉不易早衰。而水稻根系活力的激發和保證的具體方法是,增加其田塊土壤的透氣性。故此階段要采取干干濕濕的交錯方式灌水。 其具體方法是:水稻田塊上水后(淺層小水,一般為1至3公分水層為宜),待田塊自然落干后間隔1到2天再進行上水(依然是淺層小水,1至3公分為宜),這樣既能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和排出有害氣體來維持水稻根系的活力,又不會因為撤水過早,而造成水稻田塊因缺水致水稻早衰而對其產量造成影響。 03、料肥的管理 對于水稻灌漿期期間,要求其葉色淺綠并維持最大綠葉面積,以便光合作用優質運化發揮的最佳化。在前期合理管理的基礎上得以進一步雙面提升其稻米的產量和品質。 為防止水稻葉片的早衰,后期對其產質量造成負面,建議有針對性的采用根外施肥、噴施葉面肥等。對于葉色淡黃脫肥的,應在水稻齊穗后兩周內(若過早追施料肥,則極易對水稻造成貪青,致其晚熟,對適期收割造成影響)對其補施磷、鉀肥或追施粒肥等,或可選擇無氮或者是激素類葉面肥進行施噴,確保灌漿過程不受限受阻。 |
相關閱讀 |
上周草甘膦走勢低弱 |
丙硫菌唑等40個有效成分登記期限延長! |
印度農業部提交草案:農藥法案可保護印農藥產業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