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易漲難跌?草甘膦年內價格已翻倍,十年一遇的高景氣度或還將持續...... |
來源:金融界 2021-9-25 9:40:00 |
漲漲漲!草甘膦價格就像是“脫韁的野馬”一路高走…… 草甘膦被稱為“農藥之王”,是一種高效、低毒、廣譜滅生性除草劑,占據全球除草劑市場份額的30%。目前,全球草甘膦產能約為110萬噸,除了拜爾的38萬噸海外產能,其余約70萬噸產能全部集中在中國。 中國作為草甘膦生產大國,其中超過80%的草甘膦產能是用于出口。然而,自去年以來,國內外諸多意外事件以及“能耗雙控”政策加速推進影響,草甘膦的庫存量不斷縮減,價格亦是一天一個樣。 據wind數據顯示,國內草甘膦價格由2020年初僅2.1萬元/噸,漲至近期5.8萬元/噸,累計漲幅達176.19%。 中信證券表示,在全球需求上漲、環保高壓力及短期內將無新增產能投放的大背景下,草甘膦價格中樞有望持續上行,長期看草甘膦價格跌破2萬元/噸以下的局面將很難再出現。 01、供需雙向提振,草甘膦價格高走 草甘膦作為全球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劑品種,隨著百草枯等部分高毒農藥持續退市,草甘膦的替代需求被逐步釋放,且將持續增長。 從需求端看,全球糧價上漲提振海外種植需求,帶動草甘膦需求的增長。與此同時,國外工廠受疫情影響開工率下降,進一步導致生產量減少,因此只能從其他國家采購滿足自用。 國信證券表示,2020年以來,需求端畜牧存欄持續上漲加快了玉米的庫存消耗,全球作物的上漲周期有望帶動農農藥的需求回暖,并拉動全球最大的農藥單品-草甘膦整體需求景氣上升。 從供應端看,今年以來,受原料價格上漲影響,草甘膦價格持續攀升。從產業鏈情況看,其關鍵物料包括黃磷、液氯等,關鍵中間體則包括甘氨酸等。 以甘氨酸為例,其價格自7月中旬以后則一直維持高位,23日生意社報價為2.6萬元/噸,年內上漲約67%;而黃磷產能則受“能耗雙控”政策影響,價格從年初的1.6萬元/噸躍升至近期的6萬元/噸,年內上漲超311%。 在成本面上,甘氨酸及黃磷的成本分別占原料總成本的42.1%和25.45%,所以原料價格走高進一步支撐草甘膦價格上漲。 中信證券表示,原料價格維持高位對草甘膦形成成本支撐,全球糧價上漲提振種植需求,草甘膦需求增長顯著,整體呈現緊供給局面,而不斷上漲的海運費更顯著影響了草甘膦產品的銷售。 02、十年一遇,景氣周期還將持續 從市場周期看,上一次草甘膦價格高點出現在2013年9月,彼時國內草甘膦(95%)現貨價約為4.4萬元/噸,但并未維持多久就跌倒2萬元/噸左右。直到2016年,草甘膦原料價格開始反彈,2017至2020年亦一直是低位運行。 但進入20201年3月,草甘膦價格曲線近乎直線拉升已經突破了2013年高點關口,價格創下十年新高。中金公司指出,草甘膦十年一遇的景氣度周期再現。 在草甘膦的高景氣度之下,行業庫存持續去化。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后,拜耳美國、巴西等地工廠開工多次出現不可抗力,在自給無法滿足情況下加大了海外采購。 國內方面,2020年一季度湖北地區生產供應受影響,2020年8月洪災對樂山福華生產產生影響,且造成庫存損失,2021年1月內蒙古某企業發生火災,在諸多意外事件發生之后,目前國內統計庫存不足1萬噸,遠低于安全庫存狀態。 中金公司表示,長期來看2014-2020年由于草甘膦價格的長期低迷,邊際上的供應持續退出,基本無新增投資,行業處于持續收縮狀態。 國信證券指出,未來行業幾乎沒有新增產能,但隨著轉基因作物的推廣應用,草甘膦需求還將持續穩步增長,持續看好草甘膦行業未來持續的高景氣度。 03、帶來哪些投資機會? 近幾年,隨著草甘膦小產能企業的退出,行業中龍頭企業加速合并。據悉,目前草甘膦市場較為集中,初步形成江山+福華、興發+騰龍、新安化工三家寡頭的局面。這三家巨頭行業集中度合計達到了63%,屬于寡頭壟斷。 江山股份擁有草甘膦有7萬噸產能,行業占比接近10%。但2021年4月,江山公告擬重組并購福華通達100%股權,若完成資產收購后,產能將提升至22.3萬噸,成為國內行業第一。 興發集團的子公司泰盛化工有13萬噸草甘膦產能。2018年2月興發以2.4億元現金收購內蒙騰龍100%股權,產能從13萬噸提升至18萬噸。 新安股份擁有草甘膦產能有8萬噸,國內排名第三。除此外,和邦生物、揚農化工等均分別擁有5萬噸及3萬噸的草甘膦產能。 在業績上,上半年度和邦生物歸母凈利潤增長幅度最大,同比增長超19倍;新安股份業績增長逾9倍;興發集團歸母凈利潤亦是達到了11.41億元。然而,僅揚農化工業績實現負增長,年內股價亦呈走低趨勢。 |
![]() |
![]() |
相關閱讀 |
草銨膦產品再增10個,產品總數將飆至238個! |
新疆烏魯木齊農資抽檢合格率達100% |
農藥管理條例中登記和生產的新規梳理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