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劑安全劑的開發與應用研究現狀 |
來源:《廣西植保》第3期 2021-11-1 11:19:00 |
農田除草劑的發現,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的發展。除草劑的使用在我國已經有近一百年的歷史,對我們國家的農業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僅有效地保證了農作物的高產與穩定,而且減少了勞動力投入以及促進栽培技術的創新。但隨著除草劑的大量以及高劑量使用,其對環境以及農作物造成的危害也愈加嚴重,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為解決除草劑的使用引起的農作物藥害問題,人們發現了除草劑安全劑(Safener),且隨著除草劑的使用得到快速發展。除草劑安全劑是一類重要的藥劑,保護農作物免受除草劑的藥害,它對于除草劑的安全應用起著重要作用。 01、除草劑安全劑的發現及研究歷史 1.1 除草劑安全劑的發現 除草劑安全劑最初是由霍夫曼(Hoffman)在1947年意外地發現的。Hoffman在實驗中發現,用2,4-二氯苯氧乙酸藥劑處理西紅柿后,即使后期西紅柿用2,4-二氯苯氧乙酸藥劑處理,也再不會產生藥害現象。為探究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Hoffman用燕麥靈(Barban)處理小麥后,用2,4-二氯苯氧乙酸對小麥進行莖葉噴施,觀察到小麥并沒有受到燕麥靈的藥害;但在后面的實驗中,將處理材料由小麥換成種子,給予同樣的處理后,卻發現小麥會遭到除草劑的藥害,而且葉面噴施處理方式不利于小麥田雜草的清除,因而Hoffman認為以上出現的現象是不能夠被開發利用的。但Hoffman仍堅信出現這種現象肯定存在著某種機理,于是在經過多年的研究后,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個安全劑——1,8-萘二甲酸酐(1,8-Naphthalic–anhydride;NA),主要用來保護玉米、高粱等農作物,防止滅草喹、硫代氨基甲酸酯類以及氯代乙酰胺類除草劑對作物產生的毒性。 1.2 除草劑安全劑的發展歷程 安全劑NA在1972年被Gulfoil公司開發進入市場而被廣泛應用。NA既能作為種子處理劑,又可以用于土壤處理,減輕不同種類的除草劑對農作物產生的藥害。在之后的15年里,部分安全劑不斷被開發進入市場,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由美國史托福石化公司開發的二氯丙烯胺(Dichlormid,R-25788),能夠保護玉米、高粱等農作物不被丙草丹(EPTC)、乙草胺等藥劑危害。自1,8-萘二甲酸酐和二氯丙烯胺被人們發現之后,很多化學公司發現了安全劑的商業前景并對其進行探索研究。早期安全劑的活性主要集中于谷類作物上,例如水稻、玉米、高粱和其他作物,其作用機制范圍較窄,例如氯乙酰苯胺和硫代氨基甲酸酯類除草劑僅在發芽前使用才有效。目前,隨著除草劑在出芽后處理中的應用不斷發展,用于治療越冬后出芽谷物的安全劑正在逐漸商業化。 1.3 除草劑安全劑的開發應用現狀 隨著除草劑的大規模使用,其引起的植物毒性問題也變得更加嚴重。除草劑安全劑的研究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新的一些安全劑也被陸續開發出來。目前除草劑安全劑的開發研究及應用現狀如表1所示,主要列出了目前幾大類除草劑安全劑的主要代表商品、適用的除草劑及可作用的農作物。 02、除草劑安全劑種類及作用機制 2.1 除草劑安全劑的類型 按照化合物以及作用方式進行分類,除草劑安全劑常見的類型包括2種: (1)按化合物分類: 二氯乙酰胺類、磺酰脲類、肟醚類、三嗪類、三唑類、萘酸酐、羧酸衍生物、雜環類等; (2)按作用方式分類: 分解型、補償型、混合型以及拮抗型。 03、除草劑安全劑的發展前景 在除草劑大量以及高劑量使用的今天,其帶來的環境問題不容小覷,尤其是除草劑的長期使用對農作物以及環境產生的影響,有可能會直接威脅到社會的發展。現階段,針對除草劑安全劑作用機理研究中的不足,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研究: (1)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鑒定出細胞色素P450基因的功能,明確P450基因所調控的分子機制; (2)運用基因轉錄學、蛋白質組學等分子技術,確定除草劑安全劑保護農作物過程中所涉及的物質及相關酶系; (3)結合生理生化研究除草劑和安全劑對作物的影響。最后,筆者認為除草劑安全劑商業化制劑的研究應向新型、高效、低毒、殘留期短的方向發展,在保證除草劑靶標活性的前提下,研制出有效保護農作物安全的制劑。 |
相關閱讀 |
夏季高溫多雨,葡萄這幾種病蟲害一定要注意! |
美國蟲害防治公司銷售額增長5% |
農業部農藥檢定所舉辦衛生殺蟲劑安全使用新聞發布活動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