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病毒病什么癥狀,該如何預防發生? |
來源:191農資人 2021-11-2 9:33:00 |
小麥病毒病一般是由土傳(土壤、植株的病殘體等)、昆蟲(一般為葉蟬和蚜蟲:二叉蚜、長管蚜、縊管蚜等,其中以二叉蚜傳播能力最強)傳播引發的病害。結合往年比較此病害為年前或年后出現癥狀,而近些年就其發病時間來看大多數前移到小麥越冬期,到小麥返青撥節期發病面積更大發病區域更廣,其已成為小麥種植區域內的常發病多發病。 一、外在表現 癥狀初期葉片呈現褪綠或壞死,有的呈梭形條斑,葉片黃綠相間,芯葉皺縮呈花葉癥狀,隨后會造成整個病葉發黃枯死。嚴重的導致植株矮化不長,或生長匍匐分蘗減少,節間縮短變粗,植株基部變硬變老,抽出的心葉黃化枯死。病毒病開始發生時先出現黃尖,不久出現點片或一小溜發黃,隨著氣溫的回升很快傳遍整個地塊,造成大面積發黃,好苗率減少,且病勢隨處可見不斷蔓延,若遇連續低溫陰雨將會加速傳染。 二、傳播途徑 小麥病毒病由昆蟲(如:蚜蟲、灰飛虱等)及土壤、植株病殘體及感染物等傳播。小麥黃花葉病為土傳病毒病。以病土、病根、植株病殘體等為傳播載體,是由禾谷多粘菌傳播小麥黃花葉病毒引發的病毒性病害。亦可是病田的水流,或植株汁液摩擦接觸,以及接觸病田地塊的農機器具作業而傳播。 三、發生時期和條件 小麥病毒病在秋苗期一般沒有明顯癥狀,年后麥苗返青階段開始發病。在環境氣溫5到15攝氏度最適宜其病的發展,當土壤溫度達到20攝氏度及以上時,病情停止發展。麥播后的土壤溫度及年后小麥返青期的氣溫是影響此病發生的關鍵因素。麥播后氣溫低土壤濕度大,春季氣溫回升緩慢。 陰雨低溫天氣持續時間長,則病害發生重。雖然氣溫20攝氏度及以上就算不管理植株也能變綠,但是那時已造成小麥大量癟頭和抽不出穗,嚴重影響成穗率,小麥感病后防治不及時或不到位,一般可造成減產10%到30%,重者達50%以上甚至絕收。 四、防治措施 ①、選用抗病品種,結合土肥、晚播等農業輔助措施加以預防。對土傳花葉病易發高發地區,要及時更換抗病品種(如:周麥18;豐德存麥1號;光泰68等); ②、對于發病田塊,在春季小麥起身撥節期可結合澆水,畝追施速效氮肥10到15公斤,以促進病株迅束轉壯;促根增蘗;促蘗增穗; ③、結合藥劑防治。使用調節劑促進病苗、弱苗轉壯升級。建議使用甾烯醇或嘧肽霉素;鹽酸嗎林胍乙酮等控制病毒擴展危害,外加調節劑蕓苔素內脂+低劑量的920雙重調節。使皺縮的心葉盡快平展,恢復正常生長; ④、葉面補肥。既要補充營養全面的微量元素和鋅肥,還要加入氨基酸,加速小麥葉片墨綠,恢復正常光合作用,同時補充病毒危害造成的氨基酸流失和合成困難。 五、注意事項 噴藥時先對病點區施藥封鎖,再向四周噴藥保護。綜合防治病毒抑制,甾烯醇、嘧肽霉素、鹽酸嗎林胍乙酮等,全營養微量元素+調節劑0.01%蕓苔素,內酸10毫升等,幾類藥劑各選一種,兌一桶水均勻噴治。 |
相關閱讀 |
2012年1月甲氰菊酯原藥企業產量分析 |
農資電商2016走向很重要 |
原藥下跌,農藥市場走勢如何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