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稻爺崽秧的主要癥狀、發生原因及應對措施 |
來源:網絡 2021-11-16 17:32:00 |
在種植水稻的時候,農戶們常常會遇到水稻爺崽秧的問題,嚴重影響了水稻的品質及產量。因此,必須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治。以下內容為大家詳細總結了水稻爺崽秧的主要癥狀、發生原因及應對措施,供農戶們參考。 主要癥狀: 水稻“爺崽秧”,就是水稻苗床育秧常見的大苗、小苗穿插在一起,高矮不齊、葉齡不一致的情況。難以進行統一管理并且也會影響秧苗的盤根以至于影響水稻的機械移栽,這樣的情況下,水稻的產量是難以保證的。 水稻爺崽秧原因: 1、播種密度過大。 對于大部分農民朋友來說,播種量基本都超過標準要求的。比如我們黑龍江農墾這邊的“旱育稀植”來說,360平方米的苗床播種量在560-640斤之間,有的農民朋友的播種量超過了700斤,這就會出現芽種重疊的情況發生。芽種重疊,必然會有芽種接觸不到底土的水分和養分,出苗晚、生長慢,出現“爺崽秧”的情況也不稀奇了。 2、苗床“頂蓋”情況處理不及時。 苗床“頂蓋”是比較常見的,處理也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如果處理的不及時,就會造成頂蓋的區域由于水分的缺失造成秧苗生長過慢、弱苗的情況發生,和正常區域結合在一起,不就是“爺崽秧”了嗎? 3、底水澆的不均勻。 苗床育秧需要澆透底水,否則在出苗之前就會出現苗床的一些區域干旱的情況發生,我們這邊叫做“澇干”。如果有“澇干”的情況發生,就會出現正常區域已經展開葉片,“澇干”區域還是處于立針階段甚至芽還未出土的情況發生。 4、催芽效果不好。水稻浸種催芽最好的效果就是芽長均勻一致、芽勢一致。如果種子的芽勢不好或者催芽過程中處理不當,就會出現有的芽種已經出芽、有的芽種還未破胸或者即將破胸的情況。這樣的芽種播下去,必然會出苗不一致,不出現“爺崽秧”都奇怪了。 應對措施: 預防“爺崽秧”發生應從選用優良種谷開始,搞好浸種催芽,整好秧田,堅持適時適量均勻播種,播種后及時塌谷加覆蓋,并加強秧田的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盡量減少腳秧。 |
![]() |
![]() |
相關閱讀 |
茶樹菟絲子的癥狀、病原、侵染規律及防治方法 |
茶樹白毒蛾的為害癥狀、發生規律、形態特征及防治措施 |
西瓜紅蜘蛛的危害癥狀、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