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同先教授團隊揭示苯并噁唑嗪酮類化合物和麥長管蚜抗性關系 |
來源:小青蟲學術科研交流社區 2021-11-25 8:43:00 |
苯并噁唑嗪酮類化合物(Benzoxazinoids,BXDs)是一類廣泛存在于小麥等禾本科植物中的重要次生代謝產物,具有抗蟲、抗病等防御功能。BXDs的抗蟲活性不僅源于直接毒性及拒食性作用,BXDs還可以作為胼胝質沉積的信號分子影響寄主植物對昆蟲的防御。目前關于BXDs是否和蚜蟲的抗性相關尚存在爭議:一些研究者認為BXDs的組成和含量與蚜蟲的抗性密切相關,也有一些研究顯示BXDs和植物的抗蚜性沒有明確關系。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劉同先教授研究團隊采用靶向代謝組學的方法對13種不同來源小麥品系中的BXDs進行了系統分析,并對BXDs的組成型及誘導型水平和麥長管蚜抗性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經質譜鑒定,小麥苗期葉片中BXDs主要有6種,其中含量最高的為4-羥基-7-甲氧基-1,4-苯并惡嗪-3-酮-2-O-β-D-葡萄糖苷(DIMBOA-Glc)。BXDs在不同品系小麥葉片中含量差異顯著,但其組成型含量與麥長管蚜抗性水平并無顯著相關關系。 一些BXDs的代謝可以被麥長管蚜取食所誘導,該誘導作用在不同小麥品系間表現各不相同。在一些小麥品系中,麥長管蚜取食誘導DIMBOA-Glc轉化為甲氧基衍生物4-羥基-4,7-二甲氧基-1,4-苯并惡嗪-3-酮-2-O-β-D-葡萄糖苷(HDMBOA-Glc),使DIMBOA-Glc對胼胝質的誘導能力減弱,從而弱化了小麥對麥長管蚜的抗性。 綜上,在研究所選的13種小麥材料中,BXDs的組成型含量對麥長管蚜的抗性水平影響有限,而BXDs的誘導水平和麥長管蚜的抗性關系更為密切。麥長管蚜取食導致BXDs的代謝平衡發生改變,BXDs含量的動態變化可能作為信號分子影響小麥葉片中胼胝質的沉積過程,進而影響小麥對麥長管蚜的抗性水平。 |
相關閱讀 |
德國批準孟山都RoundupGel除草劑登記 |
湖南將召開植保信息交流暨農藥械展示會 |
農藥板塊業績分化走勢分析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