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氣傳病害難以預防和治療,應對方法抓緊收藏! |
來源:191農資人 2021-12-17 9:26:00 |
氣傳病害通俗來說就是以空氣為介質進行傳播的病害。其傳播距離從幾米到幾公里到幾十公里不等。其不僅可以通過空氣傳播,還可通過雨水、昆蟲、農機器具、等對作物造成初步侵染,或二次三次等多次浸染。氣傳病害是比較難以預防、難以治療的頑固性病害。 一、灰霉病 低溫高濕易感病害,真菌病害的一種。對作物的花、果、葉、莖、及全株等各時期都可發生侵害。在實際發病過程中保護地塊發病機率大于露天種植地塊。環境溫度一般在20到30攝氏度則比較適宜其病原菌孢子的生長。特別在溫度持續在20到25攝氏度之間,濕度在90%及以上時是此病的高發時段。 防治措施 1、修剪病枝體:高溫、光照強好時剪枝會導致灰霉病的大面積擴散,給其防治帶來壓力。選擇經過一夜早上濕度較大時,其病菌孢子附著于病灶枝葉莖上不易飄移。用剪刀細心剪去病灶,修剪時動作幅度盡可能小,以最大程度減小病菌孢子因剪枝震動發生的飄移。將剪下的病枝葉等帶出地塊作無害化處理; 2、通風:高濕是灰霉病滋生的溫床。要加強棚室內的通風,就算是陰天只要沒有雨雪,也要打開通風口,給予一定時長的通風,以降低棚室內的濕度; 3、藥劑化控:灰霉病菌產生的霉層較厚,一般藥物難以穿透和吸附于病灶。可以選用腐霉利、乙霉威等,對于嚴重且頑固的建議可選用碧拓進行防治。 二、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危害的作物葉片和莖蔓。初發病時葉片背面會出現白色小斑點,隨后逐漸擴大。隨著病菌侵染的時間加長葉片正面也會出現此類病斑。病斑逐漸會連成一片 ,最終覆蓋葉片整體,導致葉片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從而導致干枯和死亡。 白粉病最適宜的發病溫度為10到30攝氏度。在實踐種植中環境溫度在5攝氏度以上就可以發病,環境溫度達30攝氏度及以上時不利于此病的發生。 防治措施 白粉病對產量影響很大。病發初可選用吡唑醚菌酯、枯草芽孢桿菌、乙嘧酚等合理搭配,或交替輪換使用效果明顯。干旱天氣對此病發生較有利,會加大控制難度。建議在用藥的同時要保證空氣一定的濕度。保護地內種植,在上述藥劑效果不明顯,或經過多次反復用藥治療效果仍不理想的情況下,建議可選用白粉專用一滴凈進行防治。 三、葉霉病 屬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作物的葉片。發病較重時作物莖、花、果等都可受其侵害。相比較而言,冬春交替時節葉霉病發生最為嚴重。 密植度過高;通透性差;高溫高濕;田間濕度過大;多雨等都有利于葉霉病的滋生。初發病時作物葉面會出現橢圓形或不規則淡黃色褪綠病斑,葉片背面生有霉層,隨著病情發展霉層變為灰褐色甚至黑褐色,并帶有絨毛狀。環境允許時病斑正面也會長出黑霉斑,隨病情蔓延,病斑從植株基部葉片開始逐漸向上發展。 病情發生較 重時可引發作物全株葉片干枯卷曲,整株呈黃褐色甚至白色干枯狀。 防治措施 1、針對往惜葉霉病發生的情況,選擇抗性品種; 2、高溫悶棚:選擇光照好溫度高的午間,密閉棚室升溫至30到33攝氏度,并保持2個小時左右,然后及時通風降溫,對病原有較好的滅殺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此方法要實時跟蹤,加強棚室溫度實時監控; 3、加強日常管理:合理密植;增加通透;對旺長徒長作物及時整枝打杈;盡可能的摘除植株下基部的葉片;降低濕度。 |
![]() |
![]() |
相關閱讀 |
4月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原藥生產企業產量分析 |
揚州大學成功制備用于白蟻防治的聯苯菊酯微膠囊 |
江南稻區二化螟呈大發生態勢,各地需及早落實防控措施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