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解!氯氟吡啶酯及可以與之混配的除草成分 |
來源:輝勝農藥登記代理 2021-12-21 9:42:00 |
氯氟吡啶酯屬于全新芳香基吡啶甲酸酯類除草劑,施藥后藥物通過雜草的葉片和根系吸收,可經木質部和韌皮部傳導,并積累在雜草的分生組織,發揮除草活性。該除草劑殺草譜廣,能有效防除稗、光頭稗、稻稗、千金子等禾本科雜草,異型莎草、碎米莎草、香附子等莎草科雜草,水莧菜、鱧腸、鴨舌草、雨久花、野慈姑、矮慈姑、鐵莧菜、馬齒莧、野莧菜、藜、小飛蓬、蒼耳等闊葉雜草。 氯氟吡啶酯作用機理獨特,與稻田常用除草劑無交互抗性,可以解決已知的雜草抗性問題,包括對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劑、乙酰輔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劑、對羥苯基丙酮酸雙氧化酶(HPPD)抑制劑、敵稗、二氯喹啉酸、草甘膦、三嗪類除草劑產生抗性的雜草。 氯氟吡啶酯混用性強,可以與大多數稻田常用除草劑混用,具有增效作用,且對環境友好,對其他生物安全。經過中國農藥信息網查詢,已有氯氟吡啶酯與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等除草成分的混配制劑,防治水稻田(直播)一年生雜草和水稻移栽田一年生雜草。此外,與其他除草成分的混配也有研究。 畢亞玲[1]等人為明確雙環磺草酮與氯氟吡啶酯復配后的除草效果,采用溫室盆栽法研究了二者復配的聯合作用類型,以及復配藥劑在水稻與雜草之間的選擇性,并進行了田間藥效評價。溫室盆栽試驗結果表明:雙環磺草酮與氯氟吡啶酯復配后使用,對供試雜草稗草、千金子、異型莎草及鴨舌草均呈現加成或增效作用;其中二者按照質量比5:1復配后的除草活性高于雙環磺草酮單劑。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雙環磺草酮與氯氟吡啶酯復配擴大了殺草譜,對稗草、千金子、異型莎草及雨久花的株防效和鮮重防效在93.4%~100%之間,且對水稻安全;其中,田間復配用量為雙環磺草酮有效成分120 g/hm2、氯氟吡啶酯有效成分18 g/hm2時效果最佳,對4種供試雜草的防效為97.1%~100%。 鄭進國[2]應用40%氟氯吡啶酯·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乳油對麥田闊葉雜草繁縷、豬殃殃、稻槎菜等開展了防除效果試驗。結果表明:藥后45 d,施40%氟氯吡啶酯·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乳油有效成分量180、240、300 g/hm2對總草的株防效分別為97.21%、99.82%、100.00%,鮮重防效分別為99.72%、99.98%、100.00%,防治效果突出,且對小麥安全。 覃春芳[3]為明確氯氟吡啶酯與丙草胺復配對直播稻田苗期雜草防除效果和對水稻的安全性,開展了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在水稻苗期不同葉齡段施用3%氯氟吡啶酯與300g/L丙草胺不同用量復配,對田間雜草均表現出很好的防除效果;結合對水稻安全性評價,水稻3葉1心期施用丙草胺1500mL/hm2+氯氟吡啶酯800mL/hm2、水稻4葉1心期施用丙草胺1500mL/hm2+氯氟吡啶酯1200mL/hm2,防效均能達到100%,且藥害相對較輕,在保證了除草效果的前提下,對作物安全性較高。 李美[4]等人研究了氟氯吡啶酯與雙氟磺草胺復配的田間除草效果,結果表明:復配制劑20%氟氯吡啶酯·雙氟磺草胺WG在15、20、30 g/hm2用量下,對豬殃殃、播娘蒿、麥瓶草防效均較好,株防效為90.5%~100%,對麥家公防效略差,越冬前施藥株防效為78.8%~98.6%,返青初期施藥株防效為20.9%~82.5%;末次調查時雜草總鮮重防效為90.1%~98.2%,2次施藥結果差異不顯著。小麥田噴施該復配制劑1545 g/hm2劑量,對小麥安全,未見任何藥害癥狀;且對后茬作物玉米、大豆、花生、棉花、谷子均安全。 李美[5]等人還研究了氟氯吡啶酯與啶磺草胺復配對小麥田雜草的毒力及其對小麥的安全性,結果表明:氟氯吡啶酯與啶磺草胺對供試的雀麥、大穗看麥娘、播娘蒿、豬殃殃等4種雜草均為加成作用,綜合二者的防效結果,建議以啶磺草胺6~24 g/hm2與氟氯吡啶酯4~8 g/hm2(0.75:1~6:1)復配為宜。二者3:1的復配制劑200 g/L啶磺草胺·氟氯吡啶酯WG對雀麥、大穗看麥娘、播娘蒿、豬殃殃的GR90分別為3.02、1.39、1.24、1.94 g/hm2;對3個小麥品種濟麥22、中育6號、科農199鮮重抑制的GR10分別為6.25、11.64、3.96 g/hm2。在小麥和大穗看麥娘、豬殃殃、播娘蒿之間的選擇性指數均較好,選擇性指數在2.04~9.39之間;該藥在小麥和雀麥之間的選擇性指數略低,在1.31~3.85之間。 |
![]() |
![]() |
相關閱讀 |
關于蔬菜禁用藥實名購買加強農藥監管保障食品安全 |
3月農藥原藥市場價格指數出爐,看看哪些產品價格上漲了 |
上海交大微生物農藥申嗪霉素研制水平享譽國內外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