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宣稱向敘利亞東北部哈塞克省卡米什利部分地區的農民發放約3000噸小麥種子,以確保當地有足夠的食物來源。然而,根據敘利亞農業部門公布的相關抽樣檢驗證明,這些產自土耳其的小麥種子,含有粒線蟲的比例高達40%,不僅不適合種植,還會給農業生產帶來生物安全問題。專家指出:我國每年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小麥,應加強檢驗檢疫,警惕小麥粒線蟲病死灰復燃。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線蟲病害監測和防控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彭德良表示,含有粒線蟲的種子如果種植,可能會導致當地小麥大面積發病,造成產量降低、品質下降。
粒線蟲病害是一種嚴重線蟲病害,粒線蟲會危害小麥穗部、引起小麥籽粒病變,在全世界五大洲的小麥主要生產區均發生過危害。由于采取先進的種子清潔方法除去蟲癭,小麥粒線蟲病在我國的許多地區已消除或者很少發生。但是,目前在印度、羅馬尼亞等少數國家這種病害仍舊存在。
“混雜在小麥種子中的蟲癭是引發小麥粒線蟲病的主要傳染源,種子間混雜的蟲癭的數量是病害發生輕重的主要因素。當麥種含有0.1%~1%的蟲癭時,田間的發病率達到2%~19%,可造成的小麥產量損失達到2%~14%;小麥種子中蟲癭的含量低于0.3%時,田間的發病率亦可達到6%~8%。”彭德良特別指出,小麥粒線蟲病也是我國小麥安全生產中面臨的生物安全問題之一,雖然我國目前已經很少發生,但我國每年進口大量的小麥,應加強檢驗檢疫,警惕小麥粒線蟲病“死灰復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