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龍眼荔枝蝽的為害癥狀、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22-1-7 13:51:00 |
對于種植龍眼的農戶來說,常常會遇到各種病蟲害問題,極大的影響了農戶們的種植效益。龍眼荔枝蝽作為其中之一,自然也不例外。那么,農戶們該怎么防治龍眼荔枝蝽?本文將就此為大家做詳細的介紹,供農戶們參考。 為害癥狀: 成蟲、若蟲均刺吸嫩枝、花穗、幼果的汁液,導致落花落果。其分泌的臭液觸及花蕊、嫩葉及幼果等可導致接觸部位枯死,大發生時嚴重影響產量,甚至顆粒無收。 發生規律: 荔枝蝽一年只發生1代,以當年羽化,性未成熟的成蟲于樹冠較濃密的背風面的葉叢背面越冬。翌年3月春分前后恢復活動,在新梢、花穗上取食交尾,交尾時間長,受精率高,所以孵化率高。交尾1~2天后即開始產卵,4~5月間是產卵盛期,至10月上旬仍可見個別卵塊。雌蟲一生可產卵5~10塊,每塊14粒,多產在葉背,卵期長短、發育快慢與氣溫呈負相關,一般7~19天。若蟲4月初開始孵化,初孵若蟲有群集性,經數小時后即分散取食。清明后常見若蟲在花果穗上刺為害。若蟲有假死性,受驚擾時下墜,但不久又可爬回樹上,在一定條件下可利用其假死性進行人工捕殺。若蟲盛期常與荔枝花果盛期相遇,為害致嚴重落花落果。6月間當年新成蟲陸續羽化,而去年越冬的舊成蟲亦于此期間相繼死亡。新舊成蟲可以腹面白粉之厚薄、完整或殘缺區別。7、8月以后,若蟲逐漸少見,新成蟲多見于新梢多發的樹上取食,補充營養,積累脂肪以備過冬、這期間抗藥性強,不宜施藥。越冬后,恢復活動,重上枝梢花穗取食交尾的同時,卵巢中的卵子相繼發育成熟,體內的脂肪不斷轉化為卵黃蛋白,此時自然抗藥性能顯著下降,是進行化學防治施藥的關鍵時機、而且消滅成蟲于產卵前,可減少若蟲在果期的為害。 防治措施: 1、防治適期。4月上中旬荔枝蝽蟓進入交尾產卵高峰期,5月份將出現大量若蟲,在1-2齡若蟲盛發期是防治的關鍵時期。 2、藥劑防治。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加5%阿維菌素3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噴霧。 |
![]() |
![]() |
相關閱讀 |
防治油菜田蚜蟲須知 |
防止甘薯徒長的方法 |
韭菜莖枯病的有效防治措施有哪些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