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菠蘿施肥什么時間合適?施肥方法有哪些?
來源:網絡    2022-2-7 17:27:00
    

    在菠蘿種植過程中,農戶們常常要施肥補充其生長所需的養分。那么,菠蘿施肥什么時間合適?菠蘿施肥方法有哪些?搞懂這些問題,能夠幫助農戶們更好的應對該問題。本文將就此為大家做詳細的總結,供農戶們參考。

菠蘿施肥什么時間合適?施肥方法有哪些?

    菠蘿施肥時間:

    菠蘿是熱帶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生長快,結果早,產量高。對熱帶、***帶丘陵山地的適應性強,土壤適宜pH值為4.5~5.5。植株根系分為氣生根和地下根,氣生根位于地上莖及各種芽體的葉腋,能吸收養分和水分。而地下根系淺,主要分布在離主莖30厘米、深25厘米的土層內,具菌根,頗耐旱。生產2000千克果實的營養總吸收量為:氮(N)7.5~14.0千克,磷(P2O5)2.1~3.1千克,鉀(K2O)14.7~41.6千克,鈣(Ca)4.4~10.4千克,鎂(MgO)0.5~1.6千克。其中氮磷鉀吸收比率,營養生長期為1∶0.6∶1,開花結果期為1∶1.4∶3.9。增施鉀氮對產量品質有明顯影響。高鉀(337.5千克/公頃)比低鉀(112.5千克/公頃)增產18%,果實含酸量亦增高;高氮(281.25千克/公頃)比低氮(84.0千克/公頃)增產7%。適當配合增施三要素,明顯增產,并使果實含糖量提高。

    菠蘿施肥隨立地條件、品種和密度的不同而有差異。應先進行營養診斷。葉片營養診斷,一般在開花前,采集新近充分發育葉片的全葉進行分析。“無刺卡因”的葉片(全葉)元素含量最適值為:N1.6%~1.9%,P2O50.16%~0.20%,K2O1.8%~2.5%;“紅西班牙”為N1.7%~2.2%,P2O50.20%~0.25%,K2O3.5%~4.0%。一般熱帶肥沃土壤的施肥量較少,***帶瘠薄土壤則相反。中國菠蘿主產區的施肥量亦較高,每公頃新植菠蘿的施N量為225~600千克,P2O596~150千克,K2O288~450千克;N、P2O5、K2O的施用比例為1∶0.26∶0.96。宿根期,因吸芽利用母株營養且產量較少,故施肥量可略減少。定植時多以有機肥作基肥(每公頃廄肥22500~27000千克),有利于改土和植株生長發育。華南地區從定植到收獲第一造果,約需22~24個月,經歷營養生長、花芽分化、抽蕾開花、果實發育和各類芽體抽生等階段。

    菠蘿追肥時期:

    ①攻苗壯株肥。秋植小苗的營養生長約12~14個月,除利用基肥養分外,還需追肥2~3次。

    ②花芽分化肥。菠蘿花芽分化前1個月追肥,以增加小花數及果重。

    ③壯蕾肥。抽蕾前的年底至次年初春施,可促進花蕾壯大。

    ④攻果催芽肥。開花后,轉入果實膨大和各類芽體抽生期,養分需求量較大,應施足肥料。

    ⑤壯芽肥。采果后選留的吸芽是次年結果株,其生長狀況直接關系到次年產量,故此期施肥頗為重要,通常將第二造施肥量的一半施下,另一半在其花芽分化、攻果催芽期施用。第三造的施肥同第二造。以上各施肥期應掌握:營養生長階段的攻苗壯株和壯芽肥,以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生殖生長階段的花芽分化、壯蕾和攻果催芽肥,則以鉀肥為主,配合氮、磷肥。除土壤施肥外,還可根外追肥,噴施0.5%~1.0%尿素、1%~2%硫酸鉀等,或直接滴于葉腋中。

    菠蘿施肥方法:

    菠蘿的施肥分基肥和追肥,新植菠蘿每畝施氮15~40千克、磷6.4~10千克、鉀19~30千克。在菠蘿定植時要施足基肥,每畝可施廄肥1.5~2.0噸。

    菠蘿第一季追肥期分為:

    1、攻苗壯株肥:一般秋植小苗的營養生長約12~14個月,除基肥外,還需追肥2~3次;

    2、花芽分化肥:在菠蘿花芽分化前1個月施,以增加小花數及果重;

    3、壯蕾肥:在菠蘿抽蕾前的年底至翌年初春施,以促進花蕾壯大;

    4、攻果催芽肥:在菠蘿開花后施,以促進果實膨大和各類芽體抽生;

    5、壯芽肥:在菠蘿采果后選留的芽是次年結果株,施肥直接關系到翌年產量。因此,這次追肥十分重要,常將第二季施肥量的一半施下,另一半在其花芽分化、攻果催芽期施用。

    第二季的施肥同第一季。以上各期施肥中攻苗壯株和壯芽肥以氮為主,配合磷鉀肥。花芽分化肥、壯蕾肥和攻果催芽肥,則應以鉀肥為主,配合氮磷肥。如只收單季果,可于采果后,在大行行間用犁開溝或開穴,每畝施有機肥1~1.5噸,配施過磷酸鈣10千克和硫酸鉀15千克,也可在生長季節用1.0%尿素和0.4%磷酸二氫鉀混合液進行葉面噴施。

相關閱讀
蓮藕怎樣用頂芽作種
蘋果樹腐爛病造成枝干枯死、死樹,怎么防?
國槐小卷蛾特征特性、為害癥狀及防治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