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柑橘肥害的產生原因、主要癥狀及預防措施 |
來源:網絡 2022-2-15 15:50:00 |
柑橘肥害是生長期間經常出現的一種現象,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因此,農戶們必須及時采取措施應對。那么,柑橘肥害產生原因主要有哪些?農戶們該怎么預防?以下內容將為大家做詳細的介紹: 肥害產生原因: 1、用肥量過大:有報道稱,湖南邵東縣魏家橋鄉冷水村地橘場有溫州蜜柑成年結果樹1300株,1994年采果后施復混肥3000千克,施后全園植株普遍發生黃化枯枝,樹冠像火恪一般,有400多株樹死亡,600多株樹僅保留主干、主枝,其全300多株僅存少量綠葉。據現場查看、分析,造成肥害的主要原因:一是一次性施肥量過大,平均每株施復合肥達2.3千克,一是圖簡單省力,每株樹只挖1~3個小而淺的施肥穴,肥料分布過于集中,引起“燒根”。三是肥料干施,施肥前后正是秋末冬初的干旱季節,土壤十分干燥,造成根系燒傷,加之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形成反滲透,引起樹體內嚴重生理失水。 2、含氯肥料施用不當:由于柑橘對氯較為敏感,生產中也出現使用含氯肥料不當而導致氯害發生。柑橘受氯離于危害會出現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急性中持續時間短,表現為老葉落盡,果實隨之脫落,甚至出現絕收。福建永春山外溪柑橘場1988年春季連續兩次用殺螨含氯農藥和氯化鉀、尿素混合液叮面噴布,噴后3天即發生嚴重落葉,原以為尿素用量過多發生縮二脲中毒(后未見癥狀),10天后柑橘植株只剩一些春梢,花葉、幼果皆脫落,當年絕收。慢性中毒時間長,表現葉色灰白,葉脈濃綠,冬季易落葉。停止施用含氯肥、藥,即可矯正。浙江麗水椏柑也曾發生含氯肥料施用不當而發生危害,出現落葉枯梢。通過分析,受害椏柑植株葉片含氯量高過1%左右,為正常植株葉片含量0.058%的20倍,超過柑橘受害臨界值0.6%~0.8%。此外,排水不良和干旱柑橘園,若長期施用含氯的肥科,因離子不能隨水淋失,積集土中而使土壤板結,不利根系生長,所以高溫干旱、缺水產區最好不用含氯肥料。 所有機肥,如綠肥、雜草、新鮮豬牛糞等,直接施入土中,因這些未經腐熟的有機肥入土會在腐熟過程中產生大量熱量而損傷柑橘根系。尤其是用量大,施肥方法不當,直接與接觸的危害更嚴重。有機肥一定要腐熟后施用,綠肥、雜草壓埋要遠離根系,且用一層綠肥一層土的方法,以防肥害發生。 3、越冬肥過多且干施:冬季干旱的柑橘產區,若重施尿素、碳酸氫銨、鉀肥和復合肥等,土壤及樹液濃度大,干施化肥后使樹體反滲透而生理失水,造成死樹。同時,遇到施肥后久晴不雨,一旦下雨會使肥害迅速出現和更重。 4、施肥方法不當:通常土壤施肥都要挖施肥穴、溝,施入腐熟的廄肥、堆肥等有機肥。如施用化肥應均勻施入穴、溝中,最好與土混合或與有機肥混合施,以免發生“燒根”。化肥可對水施,還可拌施或撒施。對磷肥等難溶性化肥,可在改土或冬季施用時與有機肥、泥土等拌和后施;對復混顆粒肥等半溶性肥,可進行地面撒施后再翻耕;對水溶性化肥應在雨前或下雨初撒施,干時對水稀釋后施。葉面肥液的濃度要降低,且避開一天中上午11時后至下午4時的時段,以免肥害發生。 主要癥狀: 柑橘生產中肥害常有發生,輕者葉片黃化、脫落,重者枝梢枯死,甚至死樹。柑橘肥害(化肥害)癥狀一般出現在施肥后10~60天內,先從枝基部老葉尖開始失水變白或黃化枯焦,隨后即落葉,枝頂的新葉后落或枯焦在枝上不落。檢查肥害嚴重的枯枝,可發現與施肥部位相對應的地上部的主枝、側枝發生嚴重爛皮。刮皮觀察,樹皮失綠呈褐色,枯枝失水。挖根觀察,施肥部位及附近表土層內的“麻布根”發生腐爛,細根和粗大的橫根的根皮腐爛脫皮,并向根頸、主干、主枝延伸。肥害較輕而幸存的柑橘樹,通常只就近的一次新稍不會抽發。如肥害發生在花前,就不能現蕾、開花。 預防措施: 對肥害要采取措施,積極防止。首先要提倡科學施肥,提倡距腐熟的有機肥為主,特別是冬季基肥更應以有機肥為主。化肥作追肥時不能干施,以防“燒根”。施化肥一次不能過多,一般株產50千克的一次施氮( N )不超過0.25千克。進行根外追肥,濃度適度,不可過濃。ー且肥害出現,應作應急處理:一是理將施肥部位土壤扒開,用清水澆洗肥料穴(溝)內的土壤,以沖淡土壤肥液的濃度,并切斷已爛死的粗根,再覆土。二是根那或主干出現爛皮的應刮除,涂以殺菌劑,以防蔓延。三是明除枯枝。 |
![]() |
![]() |
相關閱讀 |
番茄細菌性潰瘍病怎么治 |
水稻白葉枯病如何有效防治 |
用對方法黃瓜遍地開雌花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