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化肥出口國,其氮肥、磷肥、鉀肥出口量均居于世界前列,其中鉀肥約占全球供應量的20%。但受俄烏沖突與西方制裁的影響,主要產區黑海的化肥供應被阻斷,全球化肥價格高位上漲。

稻米是秘魯數千萬人的主食,也是大約15萬名種植戶的主要收入來源。秘魯大米生產者協會的數據顯示,由于供應短缺,尿素的價格飆升了近四倍,增加了種植者的成本。
印度也是如此,在過去三個月中,印度市場上的氨氣價格較2021年同期上漲了200%,硫黃和氯化鉀價格上漲了100%。因此,為緩解礦物肥料進口對印度農業的壓力,印度政府計劃撥出額外資金來補貼農民由此而增加的成本。
坦桑尼亞政府也出臺了農業轉型計劃以應對化肥價格上漲。4月4日,坦桑尼亞總統薩米婭·蘇盧胡·哈桑宣布成立兩項農業專項基金,一項用于穩定化肥價格,另一項用于支持社區灌溉項目。當外部原因導致農產品成本上漲時,基金將用于補貼農產品價格。哈桑還呼吁商業銀行降低貸款利率,希望將農業領域的貸款利率降至個位數。此外,坦政府計劃調整國家灌溉委員會組織結構,并建立種植業產品統一包裝和分級體系。
為應對化肥價格上漲,英國政府也將施行一系列措施。第一,將尿素禁用時間推遲一年;第二,鼓勵農民使用固氮豆類和三葉草作為化肥替代品;第三,允許農民在秋季使用有機肥;第四,由農業、漁業和食品部部長普倫蒂斯牽頭,舉辦化肥圓桌會議,研究制定化肥供應鏈穩定措施,并尋求替代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