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馬鈴薯蚜蟲的危害情況、形態特征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22-4-30 15:39:00 |
馬鈴薯蚜蟲是種植過程中常見的蟲害,對農業生產有著重大的破壞作用。因此,農戶們應該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治。那么,農戶們該怎么防治馬鈴薯蚜蟲?本文將就此為大家做詳細的總結,希望能夠對農戶們有所幫助。 危害情況: 蚜蟲以馬鈴薯葉片為食,所以其會對馬鈴薯的葉片造成破壞,使馬鈴薯不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從而降低了馬鈴薯的產量。 形態特征: 成蟲。成蟲可分為有翅胎生雌蚜和無翅胎生雌蚜兩種。有翅胎生雌蚜體長1.5~1.8mm,黑色或黑綠色,有光澤。觸角6節,第l~2節黑褐色,3~6節黃白色,節間帶褐色,第3節較長,上有4~7個感覺圈,排列成行。翅基、翅痣和翅脈均為橙黃色,后翅具中脈和肘脈。腹部第1~6節背面各有硬化條斑,第l節、7節各具腹側突1對。腹管細長,黑色,有覆瓦狀花紋。尾片乳突狀,黑色,明顯上翹,兩側各生剛毛3根。無翅胎生雌蚜體長1.8~2.0mm,體較肥胖,黑色或紫黑色有光澤,體被甚薄的蠟粉。觸角6節,約為體長的2/3,第1、2、6節及第5節末端黑色,其余黃白色,腹部第1~6節背面隆起,有一塊灰色斑,分節界限不清。各節側緣有明顯的凹陷。足黃白色、脛節、腿節端部和跗節黑色。腹管細長,黑色,約為尾片2倍。 卵。長橢圓形,初產下為淡黃色,后變草綠色至黑色。 幼蟲。與成蚜相似。若蚜體小,灰紫色,體節明顯,體上具薄蠟粉。 防治措施: 對馬鈴薯蚜蟲的防治要從根本出發,及時清除馬鈴薯周圍的雜草,切斷蚜蟲的棲息地,或者利用蚜蟲的天敵進行生物防治。對于受侵害較輕的植株,可以對其噴灑2%的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進行處理。 |
![]() |
![]() |
相關閱讀 |
病蟲產生抗藥性怎樣應對 |
西葫蘆軟腐病的有效應對方法 |
樹木潰瘍病發病癥狀、病因、規律及綜合防治方法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