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轉基因品種進入市場:最后一步差在哪?
來源:農財網種業寶典    2022-5-24 9:24:00
    

    轉基因作物品種進入市場有多難?

    我國從開始轉基因研發到現在已將近40年。11個轉基因玉米和3 個轉基因大豆獲得了生產應用安全證書。但至今仍沒有1個品種進入市場。

轉基因品種進入市場:最后一步差在哪?

    “每一步都是一個關卡。”

    “美國是評價產品的安全性,我們國家不僅僅看你的產品,只要你采取轉基因技術,整個過程都要監管。”

    “從評價的環節、內容來看,方方面面實際上是完全能夠保證產品安全性能的。”

    不止一位科學家表示,目前我國轉基因作物的安全評價和審批流程已經是過度謹慎、非常保守。

    01、十年難獲一紙證書

    “我們是2010年第一次交本子,到2020年拿到了安全證書。”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沈志成回憶起瑞豐125安全證書的取得,不禁感慨。

    瑞豐125是我國首批獲安全證書的轉基因抗蟲耐除草劑玉米。我國轉基因安全評價的流程有多嚴格?以瑞豐125為例——

    2009年,瑞豐125在浙江大學實驗室產生;2010年至2011年,在浙江省開展中間試驗;2012年至2014年,分別在浙江省和吉林省開展環境釋放試驗;2014年至2017年,分別在浙江省和吉林省開展生產性試驗;到2020年1月,獲得農業農村部的轉基因生產應用安全證書,整整耗時十年。

    據了解,安全性評價分為實驗研究、中間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申請安全證書5個階段的嚴格評價,每個階段至少耗時1~2年。如果在任何一個階段發現問題,都將終止研發。

    “批完上一階段后,才能進入下一階段的評價。”沈志成介紹,在中國,不僅對轉基因產品進行評價,還對整個技術流程進行評價。而美國只對產品進行評估。

    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曾公開表示,從全球來看,中國的轉基因評估體系是最嚴格的,“任何一個轉基因農作物的商業化,都要經過嚴格的安全評估,通過則表示與傳統食品同等安全”。

    然而,即使拿到了安全證書,也并不意味著就能上市推廣。

    在中國的管理體系中,獲得了安全證書的轉基因,還需要轉育到品種中進行試驗,并通過品種審定,且企業具備相應的種子生產經營許可,才可以上市銷售。

    這其中,品種審定尤為重要,相當于放行條。

    “目前,很多完成轉育的品種已經經過多點試驗、生產試驗,按照路徑順序應是該發轉基因品種審定證書了,但還要再緩一下等一下。每一步都是一道關。”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所研究員趙久然說。

    中國水稻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杭州力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應繼鋒也表示,轉基因品種的產業化,就是卡在品種審定這一步。“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個東風指的就是品種審定。”

    應繼鋒告訴記者,美國是沒有國家層面統一的品種審定制度的,轉基因品種拿到安全證書便可以進入市場。在中國,品種必須經過審定后才能推廣,目前,一些拿到安全證書的轉基因性狀已經轉育到品種中,并且經過了多年的區域試驗、生產試驗,但在品種審定這一關始終沒放開。究其背后,更多在于政府的決策。

    至今,我國還沒有任何轉基因玉米、大豆品種通過審定。也就是說,這些獲得了安全證書的轉基因作物,距離推廣應用還差“臨門一腳”。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耀光對此感到遺憾,“即使獲得了安全證書,但走出試驗田卻舉步維艱。”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已經批準了轉基因抗蟲棉、抗病番木瓜、抗蟲水稻、轉植酸酶玉米、抗蟲耐除草劑玉米、耐除草劑大豆、耐除草劑玉米等的生產應用安全證書,但商業化種植的僅有兩種,轉基因抗蟲棉和抗病番木瓜。

    02、科學的問題交給科學

    “經過了安全評價的轉基因,就能保證我們的安全嗎?”仍有不少公眾提出疑慮。疑慮主要集中在兩點:食品安全與環境安全。

    而這兩點,恰恰也是安全評價的重點內容。

    吳孔明表示,轉基因產品上市前,都需要經過食用的過敏性、毒性以及營養物質等全面評價;而在環境方面,對基因漂移、遺傳穩定性、生存競爭能力、生物多樣性等進行系統評價。“科學發展到今天,一個食品安全性如何,是可以科學的評估出來的。”

    “食用安全性方面是沒有問題的。”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李新海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轉基因食品和常規食品的主要區別就是轉入的目標基因所表達的蛋白,實際上是一種蛋白質。

    “我們食用了經過安全評價上市的這些食品之后,實際上這些蛋白質在我們的腸胃系統之中全分解了,分解成氨基酸或者小分子,變成能量被吸收了,在提供能量的同時,實際上也就排出去了,跟遺傳物質傳遞是沒有關系的。”

    針對另一些公眾關注的問題,例如,害蟲抗性問題,科學層面也早有策略。

    “在農業上,長期持續應用同一種農藥后,害蟲通常會產生抗藥性。同理,長期種植轉基因玉米也可能使害蟲產生抗性。這是生物進化的本能。”隆平生物技術(海南)有限公司總經理呂玉平介紹,目前,國際上應用最廣泛的解決辦法,一個是庇護所策略,另一個是多基因策略。

    庇護所策略,即在抗蟲作物周圍種植一定量的非抗蟲作物作為敏感昆蟲的庇護所,防止其過快獲得抗性。多基因策略,即研發多種具有不同作用機制的抗蟲作物,讓對具有某一種抗性的害蟲無路可逃。

    “庇護所應該是有需求的,但有個過程。”在沈志成看來,轉基因剛開始推廣時,庇護所意義不大,但未來,如果轉基因占比到90%以上,那就需要,而根據國際經驗來看,多基因策略在中國或許更加適合。

    基于此,我國部分庇護所已經通過了安全評價,多基因的抗蟲產品也在陸續推出。

    2020年7月,大北農的轉基因玉米DBN9858獲得安全證書,據了解,該產品就是DBN9936及后續升級產品的配套庇護所,配套使用可以有效防治草地貪葉蛾等病蟲害;

    杭州瑞豐的耐除草劑玉米nCX-1,也可同時作為相關抗蟲玉米產品的“庇護所”與之配套使用;

    而隆平生物的LP007,實現了分子疊加多個不同殺蟲機制的抗蟲基因以及抗除草劑基因,據預測,可有效延長害蟲抗性發生超過 10 年以上并可大幅降低庇護所玉米使用量至 10%以下。

    顯然,與遲滯的產業化相比,技術已經走在前面很多。李新海表示,目前為止,轉基因技術是農業領域應用最快、解決問題最深刻的一項前沿技術。我國的轉基因技術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已進入世界第一方陣。

    03、兩個層面的轉變

    既然安全性有定論,技術也已成熟,中國的轉基因為何遲遲不推廣?業內認為,主要在于兩個層面:一個是政策的準備,一個是公眾的認知。

    去年,我國對一些獲得安全證書的轉基因開展了產業化試點。試點結果顯示,轉基因大豆可降低除草成本50%,增產12%;轉基因玉米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效果可達95%以上,增產10.7%。

    為什么要開展試點?李新海認為,一是通過試點來凝聚產業化的共識,二是進一步展現轉基因在增產、保護環境方面的優良性狀。此外,通過試點把目前的轉基因安全評價辦法、品種審定辦法、農藥登記等相關制度配套起來,為產業化推進打下一個政策基礎。

    2022年1月,農業農村部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農業植物品種命名規定》四部規章的部分條款予以了修改,明確了轉基因作物產業化應用的有關規定。這預示著,政策層面的阻礙已經基本清除。

    另一方面,公眾的認知,直接影響著我國轉基因的推廣。“轉基因推廣的瓶頸不在于技術,而在于公眾接受程度。”沈志成說。

    業內公認的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轉基因被“妖魔化”了。一些不實信息或虛假報道,如“轉基因玉米致癌”“轉基因影響生育”“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轉基因殺死蜜蜂”等,盡管已被國內外科學界和監管機構一一否定,但最初被歪曲的信息依然四處流傳。

    從實踐來看,據吳孔明介紹,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幾十億人口食用轉基因農產品,沒有發生過一例經過科學證實的安全性問題。

    美國是全球轉基因研發與種植大國,美國的轉基因消費情況如何?

    公開資料顯示,美國生產的50%左右的轉基因大豆和80%左右的轉基因玉米,都在美國國內消費使用。美國雜貨商協會統計,美國市場上75%-80%的加工食品都含有轉基因成分。

    不過,在中國,目前公眾對轉基因的認識也已經越來越清晰。

    “雖然還是有不同的看法和爭論,但總的來說大家還是比較理性,在尋找科學依據,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原校長、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名譽院長許智宏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沈志成等一眾科研人員對此感到高興。“我們研究這行的,從來沒懷疑過它。這是項好技術,利國利民。”他表示,根據經驗來看,由于轉基因品種具備抗蟲、霉菌毒素含量低等優勢,農民接受程度很高,飼料公司也愿意收,一旦放開產業化,品種將很快鋪開。

相關閱讀
注意!毒死蜱在我國水稻上使用后對水生生態系統的風險不容忽視
海南陵水縣實施農藥經營改革
春節過后,農藥“有話要說”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