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蔬菜土傳病害如何有效防治? |
來源:農業種植助手 2022-9-28 15:25:00 |
保護地蔬菜或露地蔬菜,一般都輪作換茬比較困難,土壤中的病菌數量不斷增加,加上生產上缺乏對土傳病害的抗(耐)性品種,土傳病害的發生日趨嚴重,在一些地方已成為制約蔬菜優質高產的明顯障礙因素。尤其是番茄青枯病、黃萎病、枯萎病、褐色根腐病、潰瘍病、辣椒立枯病、炭疽病、銹病、灰霉病、萵苣菌核病、細菌性角斑病、葉霉病、晚疫病等都是主要的土傳病害,常帶來毀滅性災害,尤以對棚室保護地蔬菜造成的威脅更大。一般的土傳病害從零星發病到普遍發病只需3~4年,病株率可達100%,造成的減產損失達50%以上。如果采取以病治病的方法防治,收效不大,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發生條件:土傳病害的發生與溫度、濕度、光照等氣候條件及耕作措施關系密切,溫度適宜,尤以在棚室內病菌可安全越冬,并能周年發生。在干燥的土壤中絲核菌和鐮刀菌可大發生;土壤濕潤有利于細菌生長,從而抑制病原真菌生長,土壤淹水可抑制土傳真菌性病害。連作使病害發生嚴重,尤其是茄科蔬菜連作,會導致疫病、青枯病等嚴重危害,如茄子連作2年以上死苗率可達30%~50%,西瓜連作枯萎病發生嚴重。保護地蔬菜連作,一方面會造成地力消耗過大,影響蔬菜生長發育,抗病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會使病菌連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積累,誘發多種病害大量發生。研究表明,保護地栽培蔬菜因大量施用化肥也會加重土傳病害的發生和危害。 防治土傳病害,應采取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辦法。其具體措施有:
2.選用抗(耐)性良種。選用抗病耐熱的抗性強的品種,可以大大減輕土傳病害的危害,是防治蔬菜土傳病害最經濟有效的措施。 3.改進栽培方法。土傳病害可以通過改變栽培方法來達到防病的目的。如采用深溝高廂栽培,小水勤澆,避免大水漫灌等;合理密植,改善作物的通風透光條件,以降低地面及棚室保護地的濕度,有利于控制或減少發病;清潔田園,拔除病株,并在病穴內撒施石灰消毒滅菌,對易感根系病害的蔬菜還要清除殘根等;避免偏施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在作物生長的中后期結合施藥,噴施葉面肥2~3次,有利于提高抗病性。 4.換土。對一些比較固定、品種選擇余地小而且投資大、效益高的蔬菜設施栽培,如日光溫室可用去老土換新土的辦法控制土病害。一般將菜地耕層的表土全部鏟除移出,用比較清潔的無毒表土來填補。 5.嫁接。針對某些危害嚴重的土傳病害,采用高抗或免疫的砧木嫁接,可控制土傳病害的危害。如利用黑籽南瓜對枯萎病免疫的特性,用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黃瓜,可從根本上徹底解決黃瓜枯萎病的為害
三、化學防治
|
![]() |
![]() |
相關閱讀 |
甘藍細菌性葉斑病的防治 |
防治甘薯褐斑病可用什么方法 |
北方春玉米苗期管理技巧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