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明我賣的是正規合格的農藥,為什么效果也不好? |
來源:化肥農藥助手 2023-5-24 11:35:00 |
農藥是農業生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生產資料,正確使用農藥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蟲草害,保障和增加農業產量。但是,很多農民朋友反映,明明買的是正規合格的農藥,為什么效果也不好呢?其實,農藥使用效果不僅與農藥本身的質量有關,還與很多其他因素有關。 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造成農藥使用效果差的十種可能的原因: 2.施藥方法不當:每種病蟲草害都有其危害部位和棲息部位,這就是我們用藥時要對準的目標。如果施藥方法不當,不能使藥液均勻地覆蓋在目標部位,或者與目標部位不匹配,就會影響防治效果。比如,防治螟蟲要對準心葉噴藥,而不能只噴葉面或莖稈。 3.病蟲草抗性增加:由于長期、大量、頻繁地使用同一種或同類農藥,導致病菌、害蟲或雜草對該農藥產生了抵抗力或耐受力,使得農藥失去了原有的防治效果。特別是一些主要作物上常見的重大病蟲害,如稻螟、棉鈴蟲、雜草等,其抗性更是幾倍、幾十倍地增加。 4.防治對象不明確:有時候由于診斷錯誤或判別不清,會將一種病蟲害誤認為另一種病蟲害,從而使用了錯誤的農藥或劑量。這樣不僅不能有效地防治目標病蟲害,還可能造成藥害或引發其他病蟲害。比如,棉花現蕾后發生的紅葉枯死病,葉片向下反卷呈豬肝色,容易被誤認為是紅蜘蛛危害;大豆田雜草菟絲子危害導致大豆生長停滯發育不良,容易被誤認為是根結線蟲病。 5.噴施藥液浪費大:目前我國農村普遍使用的噴霧器械是工農型噴霧器,這種噴霧器工效低、浪費大、易中毒、不安全、霧粒粗、防效差。據測定,這種噴霧器噴出的藥液中有70%-90%被白白浪費了,在土壤里流失或在水域中污染環境。因此應積極推廣低容量噴霧、超低量噴霧、彌霧、靜電噴霧等新型噴霧器械和技術。 6.農藥自身防效的局限:有些農藥對某些病蟲草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對另一些病蟲草害卻無能為力或防效極差。因此,在選擇和使用農藥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品種和劑型。比如三唑磷對稻螟、棉鈴蟲等鱗翅目類害蟲防效較好,并且有殺卵作用;但它卻能刺激稻飛虱產卵,導致稻飛虱再度猖獗。 7.施藥時間未把握好:每種病蟲都有自己的活動規律和生物鐘,在一天中不同時間段活動強度和習性也不同。因此,在選擇施藥時間時要根據目標病蟲的活動特點進行。比如菜粉蝶等白天活動的害蟲應在白天噴霧;而鱗翅目夜蛾等夜間活動的害蟲應在傍晚或清晨噴霧。 8.天氣條件的制約:天氣條件對農藥的防治效果也有很大影響。溫度、濕度、光照、風力、降水等都會影響農藥在植物表面或土壤中的分布、附著性、穩定性和持續性。比如氣溫過低或過高時除草劑不易發揮作用;強光下化學農藥易分解失效;風大時噴霧會飄散或吹散;降雨后會沖刷掉已施用的農藥。 9.天敵的減少:由于過度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在殺滅害蟲的同時也殺傷了害蟲的天敵(如寄生性昆蟲、捕食性昆蟲等),使得生態平衡受到破壞,導致害蟲更加猖獗,并可能產生抗性。因此,在使用化學農藥時要盡量選擇低毒低殘留品種,并適當結合使用生物農藥(如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等)。 10.兌水質量差:水有硬水和軟水之分。井水、礦區水、某些山區的泉水多為硬水,稀釋農藥效果差,因內含礦物質,會分解農藥的有效成分;而塘水、河水、溪流水多為軟水,礦物質含量少,稀釋農藥效果好。但這些塘水、河水如很渾濁,也會影響藥效的發揮。 農藥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
![]() |
![]() |
相關閱讀 |
菌劑摻上殺菌劑,花錢白忙活! |
農業部在南京召開第十九屆全國衛生、倉儲用殺蟲劑藥效試驗總結暨技術交流會 |
12月1日起施行!農藥和肥料登記中的部分事項實施全程電子化審批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