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發(fā)!嚴重可致死!
冬季為防蔬菜凍傷,一些農(nóng)戶會在蔬菜大棚內燒炭增溫。這些炭桶點燃后,就像一個個熱空調,源源不斷給大棚輸送熱能,讓大棚蔬菜安全度過“寒夜”。 據(jù)了解,一個400平方米左右的大棚,只需要放兩三個炭桶,每個炭桶內5公斤炭,酒精塊燒起來放進去,半個小時就能把所有炭桶都點著。使用炭桶后,棚內溫度能提升五到六攝氏度,并且維持六七個小時。同時,大棚內炭火燃燒可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謂一舉多得。

但是,密閉環(huán)境下的蔬菜大棚,采用炭火取暖升溫,一旦對設備進行檢查和維護跟不上,極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今年1月,江蘇南通就有5名菜農(nóng)因長時間在蔬菜大棚內勞作,吸入過量一氧化碳,導致出現(xiàn)頭暈、惡心等癥狀,被緊急送往醫(yī)院救治。 此前,山東濟南一蔬菜大棚所有人王某在大棚內點煤爐或燃放增溫塊,因怕自家蔬菜被凍傷,未采取通風措施即讓4名割菜工進入大棚割菜。割菜工工作期間因未及時到大棚外通風透氣,相繼出現(xiàn)頭暈、惡心癥狀,一出大棚門口就暈倒在地。 還有四川樂山一菜農(nóng)也曾“中招”,他表示:“我在大棚育小菜,育秧的時候燒了鋼炭,放了可能有三四天。昨天下雨,我進棚里可能只有大約十分鐘,旁邊一個大爺也來棚里面躲雨,他進來要晚一些。我覺得人不怎么舒服,然后一下子就不省人事了,后來聽他們說,是他把我拖出那個棚,打120把我送到醫(yī)院的。”
此類事件并不是個例,而是高發(fā)事件!菜農(nóng)冬季種植(育苗)大棚取暖,切記嚴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含碳物質燃燒不完全而產(chǎn)生的有毒氣體,它無色、無臭、無味,隱蔽性強,一旦進入人體,就會引起組織缺氧產(chǎn)生一氧化碳中毒(俗稱煤氣中毒)癥狀,嚴重者可致昏迷、抽搐,甚至死亡,危害性極大。
01 怎樣預防一氧化碳中毒?
(1)對使用的燃煤鍋爐、燃氣管道、電氣線路、通風設施、燃煤燃氣器具等設施設備進行定期檢查,發(fā)現(xiàn)隱患要立即做好整改,保證設施設備安全。 (2)大棚棚內采用設備輔助增溫時,首先檢查設施設備情況,使用時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guī)程,避免漏電等安全隱患;棚內采用炭爐增溫的,排氣管要伸出棚外,保證通風,確保升溫過程全程安全使用。 (3)將生產(chǎn)生活進行分區(qū)管理,在冬天夜間,嚴禁人員在棚內睡覺、生活居住。 怎樣識別一氧化碳中毒?
02
(1)輕度中毒。中毒者會感到頭暈、頭痛、眼花、全身乏力,這時如能及時開窗通風,吸入新鮮空氣,癥狀會很快減輕、消失。 (2)中度中毒。中毒者可出現(xiàn)多汗、煩躁、走路不穩(wěn)、皮膚蒼白、意識模糊、老是感覺睡不醒、困倦乏力,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基本可以治愈,很少留下后遺癥。 (3)重度中毒。中毒者神志不清,牙關緊閉,全身抽動,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現(xiàn)櫻紅色,呼吸、脈搏增快,血壓上升,心律不齊。極度危重者可持續(xù)深度昏迷,脈細弱,不規(guī)則呼吸,血壓下降,也可能出現(xiàn)40℃高熱,此時生命垂危,死亡率高。即使有幸存活,也會遺留嚴重后遺癥。 03 怎樣急救一氧化碳中毒者?
(1)立即打開門窗通風,迅速將患者轉移至空氣新鮮流通處,臥床休息,避免活動后加重心、肺負擔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2)確保患者呼吸道通暢,對神志不清者應將頭部偏向一側,以防嘔吐物吸入呼吸道,導致窒息。 (3)對有昏迷或抽搐者,可在頭部置冰袋,以減輕腦水腫。 (4)觀察病人變化,對輕度中毒者,經(jīng)數(shù)小時的通風觀察后即可恢復;對中、重度中毒者應盡快撥打120急救電話 。
蔬菜大棚如何正確增溫?
01 合理選擇增溫方式 一到冬天,我國冷空氣總是一波接一波,很多地方都會出現(xiàn)大幅度的降溫,導致受凍的蔬菜比比皆是。寒流到來之前做好準備很重要,而大棚增溫塊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大棚增溫塊的主要成分是果木炭粉、玉米粉、助燃劑、無煙劑等,作為一種應急增溫產(chǎn)品,增溫效果明顯。燃燒過程中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還可以作為氣肥,提高蔬菜的光合速率,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 大棚增溫塊使用起來比較方便,用打火機點燃即可。據(jù)了解,現(xiàn)在常見的增溫塊分助燃劑點燃和助燃塊點燃兩種。不同品牌的增溫塊重量不一樣,燃燒時間、每畝地所用的數(shù)量也不太一樣。 需要注意的是,增溫塊在使用時要遠離易燃物,也不要距離植株過近,以防烤傷植株。同時保證燃燒面向上,以防產(chǎn)生濃煙。由于燃燒后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較多,第二天進棚勞動前記得要先通風。 另外,小蔬還建議使用固體酒精、機制木炭等來增溫。不可用浴霸、高壓鈉燈、紅外線增溫燈等用電設備來增溫,因棚內濕度大,易滴水發(fā)生短路,引起火災。也不建議燒木柴、煤、柴油暖風機等增溫,煙霧太大易發(fā)生氣害。增溫時一定要保證人員及大棚安全。
附:大棚增溫措施成本對比(供參考)
較推薦
竹炭增溫:1.8元/斤,33千克/畝。118.8元/畝。
木炭增溫:2元/斤,25千克/畝。100元/畝。
使用固體酒精:4.3元/斤,13.5千克/畝,116元/畝/晚。添加酒精時不能明火添加,使用鐵盆將火苗扣上,讓其缺氧熄滅再添加。
使用增溫塊:70元左右/箱,約3.9元/塊,需要50塊/畝,成本195元/畝。
可考慮
工業(yè)石蠟增溫:使用58度石蠟,用紙杯裝一杯成本1.3元,30個每畝,總用量9.7公斤/畝,4元/公斤左右,39元/畝。但煙比較大,要注意。
焦炭增溫:3000-3500/噸。12.5千克/畝。44元/畝/晚,優(yōu)點:增溫速度快,不需要人值守。缺點:不易點燃。
柴油增溫:11升/畝,7-8小時。50元/畝/晚,優(yōu)點:增溫速度快,效果好,不需要人值守。缺點:機器成本高,要2100元-2700元一臺機器。
不推薦
使用鈉燈、浴霸燈,小太陽等:電線,變壓器等易超負荷短路,產(chǎn)生火災,不建議使用。
用煤增溫:0.7-0.9元/公斤不等,16千克/畝。一定使用脫硫煤,否則硫燃燒產(chǎn)生二氧化硫,三氧化硫,遇水形成硫酸、亞硫酸,傷害作物,不建議使用。
02 加厚溫室墻體 溫室大棚后墻厚度由普通日光溫室底寬2.2 m、頂寬1.3 m,增加到底寬3.2 m、頂寬2.2 m,側墻厚度由底寬2.5 m、頂寬1.1 m,增加到底寬3.5 m、頂寬2.0 m,采用該項技術后可提高溫室大棚最低溫度2-3 ℃。
03 后屋面采用先進保溫材料聚苯板覆蓋 普通溫室大棚后屋面多采用麥草保溫,麥草保溫效果雖好,但容易腐朽,使用年限短。若溫室后屋面用新型保溫材料聚苯板兩層交錯鋪設保溫層,可有效提高保溫效果。
04 采用半地下式建設 溫室大棚采用地下0.5和地下1.0 m兩種形式,經(jīng)觀測地下0.5 m可提高最低溫度1 ℃,地下1 m可提高最低溫度2 ℃。
05 增設防寒溝 溫室大棚在前屋面前腳增設防寒溝,防寒溝深0.8 m,寬0.4 m,長度與棚長相同,溝內填充8 cm厚的新型保溫材料聚苯板,可有效提高溫室前沿溫度3-5 ℃。
06 增加覆蓋棉簾厚度 普通溫室大棚覆蓋棉簾厚度一般在2-3 cm,若將覆蓋棉簾厚度增加到5 cm,可有效提高3-5 ℃。
07 “兩壟三膜”全膜覆蓋 其核心技術是改普通單壟雙行栽培為雙壟單行栽培,行距隨不同栽培作物調整,起寬窄行,在窄行之間做成淺溝,溝上用一幅膜架設地膜小拱棚,地膜邊緣門壓在兩行苗的一側,在兩行苗的另一側分別覆兩幅地膜,形成“兩壟三膜”全膜覆蓋。該方法提高地溫效果明顯,通過有效提高地溫來提高棚溫。
08 更換架膜材料 用鐵絲代替竹竿、竹片來架撐農(nóng)膜,用塑料繩代替竹竿作為攀緣物,能有效減輕遮光度,可使棚室的光照強度增加10%以上,棚室溫度提高1-2 ℃,作物的光合效率得到明顯改善。
09 大棚作物全都起壟栽培 高壟表面積大,白天接受光照多,從空氣中吸收的熱量也多,因而升溫快。但壟不宜過高、過寬,一般以高15-20 cm、寬30 cm左右為宜。
10 覆蓋地膜 可使10 cm處地溫平均提高2-3 ℃,地面最低氣溫提高1 ℃左右。同時,由于地膜不透氣,可抑制水分蒸發(fā),減少澆水次數(shù),間接提高地溫。
11 行間覆蓋釀熱物 溫室大棚采用作物行間覆蓋5-8 cm厚作物秸稈、麥糠、樹葉、鋸末、碎柴草等,不但可以白天蓄熱,夜晚放熱,有效提高棚溫,而且可減少地面水分蒸發(fā),降低空氣濕度,能使地溫升高2-3 ℃,可減少澆水1-2次,降低溫室病害發(fā)生。
12 后墻和側墻涂黑或掛反光膜 可增強墻體吸熱能力,用來提高栽培床光照強度,晚上使墻體所貯熱能緩慢釋放于室內,可保持后半夜較高溫度,防止株苗凍害。
13 保持棚膜清潔 增加進光量,提高棚內溫度。棚內的熱量主要來自太陽輻射,當陽光透過棚膜進入棚內時,由于“溫室效應”,使一部分光能轉化為熱能。而棚膜上的水滴、塵物等對棚內光照條件影響很大。
14 破除地面裂縫 冬季蔬菜大棚地面容易板結,白天熱氣進入耕作層受到限制,土壤貯熱能少,加之板結土壤裂縫大而深,團粒結構差,前半夜易失熱,后半夜氣溫低,易造成凍害。趁通風時進行淺中耕可破除地面裂縫,這樣,既可控制地下水蒸騰帶走熱能,又可保溫防寒保苗。
15 棚中利用“三沼” “三沼”,就是沼氣、沼液、沼渣。
溫室大棚一側增設地下沼氣池,在棚內架設沼氣燈20盞(一般是每3 m架1盞)。當外界最低氣溫在-20 ℃以下時,夜間點燃沼氣燈,棚內最低溫度可增加1-2 ℃。另外沼渣、沼液還可增加土壤肥力,促進植物生長。
16 撒施草木灰 在棚室地面上定期撒施干草木灰,既可有效抑制蔬菜立枯病等病害的發(fā)生,又起到了施肥、控濕和增溫保墑的作用。據(jù)試驗:冬季在棚內撒施草木灰3次,每次間隔10-15天,撒施厚度2-3 cm,可使地表溫度提高2-3 ℃,作物增產(chǎn)8%左右。
17 巧施土壤調理劑 施用合適的土壤調理劑淋根或灌根或沖施,可以提高地溫3-5 ℃,疏松土壤,活化養(yǎng)分,養(yǎng)根壯根,增產(chǎn)30%以上。
18 巧施農(nóng)藥 防治病蟲害,要選用粉劑、煙熏劑農(nóng)藥。這類農(nóng)藥既有效避免了因噴施水劑農(nóng)藥增加棚內濕度和引起降溫的缺陷,又簡便易行、藥效持久,而且防治病蟲害的效果良好。
19 噴灑溫水技術 在上述做法都不能使棚室內的溫度保持在3-5 ℃以上時,可采用噴灑溫水(溫水的溫度在25-28 ℃較為適宜)的方法,以解決應急之需。但是這樣增加了空氣的濕度,所以,第二天如果天氣溫度在8 ℃以上時可以進行及時的通風,把濕氣及早排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