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枯萎病主要特征】:幼苗染病,子葉變黃、萎蔫或全株枯萎,莖基部或莖部變褐縊縮或呈立枯狀。成株開花結果后陸續發病,被害株最初表現為部分葉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狀,但萎蔫葉早晚恢復,以后萎蔫葉片不斷增多,逐漸遍及全株,最后整株枯死。果實染病,多發生在雨季近成熟的果實上,從果實傷口處先發病,以后逐漸向瓜心蔓延,病果肉開始為黃色,以后變為紫紅色,腐爛。
【西葫蘆枯萎病發病規律】: 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隨病株殘體在土壤和有機肥中越冬,從傷口或根毛侵入及,種子帶菌,空氣相對濕度90%以上易感病。秧苗老化、連作、有機肥不腐熟、偏施氮肥、土壤pH偏低或低洼積水容易發病。
【西葫蘆枯萎病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2)選用無病新土育苗,采用營養缽或塑料套分苗。
(3)輪作。與非瓜類作物實行5年以上的輪作。
(4)嫁接防病。
(5)種子消毒:用96%“天達惡霉靈”粉劑3000倍液+“天達2116”500倍液浸種20分鐘,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云大禾富 2000倍液浸種1小時,用40%甲醛l50倍液浸種1.5小時,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再催芽播種,或用70℃恒溫滅菌72小時后再播種。
(6)加強栽培管理。培土不可埋過嫁接切口,栽前多施基肥,收瓜后應適當增加澆水,成瓜期多澆水,保持旺盛的長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