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柑橘水爛病
癥狀:柑桔青、綠霉病的癥狀基本相同,都只能為害果實,引起果腐。受害果實初期為水漬狀軟腐,病部組織濕潤柔軟,用手指按壓病部果皮容易破裂。2-3日后病部產生白色霉狀物,隨后在白色霉狀物中部產生青色或藍綠色粉狀物。以后病部不斷擴大,致全果腐爛,腐爛部分深入果肉內部。但兩病的癥狀也有些不同,區別如下:青霉病產生的粉狀物藍色,白色霉狀物很窄,僅1-2毫米。腐爛的速度較慢,在17-21℃下,全果腐爛要半個月,不粘包果紙,有一股發霉氣味。 綠霉病產生的粉狀物藍綠色,白色霉狀物帶較寬,約8-18毫米,腐爛速度較快,在17-21℃下全果腐爛約要一星期,緊粘包果紙,有芬香氣味。
病原:青霉病的病原為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 Wehmer),分生孢子梗無色,頂端有2-5個分枝,呈掃帚狀。綠霉病的病原為指狀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 Sacc),分生孢子梗無色,頂端有1-2個分枝。均屬于半知菌亞門。
發病規律:此病主要為害柑桔果實;青霉菌及綠霉菌可以在各種有機物質上營腐生生長,并產生大量分生孢子擴散到空氣中,靠氣流傳播,病菌萌發后必須通過果皮上的傷口才能侵入危害,引起果腐。以后在病部又能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在貯藏庫中,青霉菌侵入果皮后,能分泌一種揮發性物質,將健果果皮損傷,引起接觸傳染。綠霉病菌對溫度的要求比青霉菌略高,所以柑桔在貯藏初期多發生青霉病。到貯藏后期,庫內溫度增高,綠霉病則發生較多。
防治措施:(1)采收不要在雨后或晨露未干時進行,從采收到搬運、分級、打蠟包裝和貯藏的整個過程,均應避免機械損傷,特別不能粒果剪蒂、果柄留得過長和剪傷果皮。
(2)擬貯藏的果實采下時應立即用藥液浸果(時間1分鐘左右),要集中處理的,也應在當天進行。藥劑可用50%萬利得乳油2 000~2 500倍液、25%戴挫霉乳油1 000~1 500倍液、45%撲霉靈乳油2 000倍液、40%百可得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50%施保功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45%特克多懸浮劑45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在上述每10千克藥液中加入1克2,4一D,有促進果柄剪口愈合,保持果蒂新鮮,提高防效的作用。
(3)采收和貯運用具及貯藏庫用硫磺(每立方米空間10克)密閉熏蒸消毒24小時。
(4)有條件的貯藏時將溫濕度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甜橙的適宜溫度為1~3℃,溫州蜜柑和椪柑為7~11%,適宜的相對濕度均為80%~85%,并注意換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