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特征】: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初呈淡褐色后變褐綠色,略呈圓形,直徑6-122mm,多數病斑的擴展受葉脈限制,呈不規則形或多角形,有的斑中部呈灰白色至灰褐色,上生灰黑色霉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嚴重時,病斑融合,葉片枯死。
【發病規律】:以分生孢子叢或菌絲體在土中的病殘體上越冬,菌絲或孢子在病殘體上可存活6個月。此外,病菌還可產生厚垣孢子及菌核,渡過不良環境。翌年產出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雨水飛濺傳播,進行初侵染;病部新生的孢子,進行再侵染。在生長季節,再侵染多次發生,使病害逐漸蔓延。病菌侵入后潛育期一般6-7天,高濕或通風透氣不良易發病,25-27℃及飽和濕度條件下發病重。溫差大有利于發病。東北,本病4-5月見于溫室,江蘇、北京、山西見于黃瓜生長中后期,河南日光溫室春提前栽培中日趨嚴重。該病引致落葉率低于5%時,病情擴展慢,約2周,而以后1周內發展快,落葉率可由5%發展到90%。
【防治方法】:
(1)徹底清除病殘株,減少初侵染源。
(2)與非瓜類作物實行2-3年以上輪作。
(3)引進或利用抗病品種。
(4)搞好棚內溫濕度管理,注意放風排濕,改善通風透氣性能。
(5)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8%波·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保護地棚室可選用45%百菌清煙劑熏煙,用量每667平米1次250g,或噴撒5%百菌清粉塵劑,每667平米1次1kg,隔7-9天1次,連續2次或3次。噴灑多菌靈的采收前10天停止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