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特征】:苗期至收獲期均可染。~片發(fā)病重,葉柄、莖次之,果實受害少。發(fā)病初期葉面或葉背及莖上產生白色近圓形星狀小粉斑,以葉面居多,后向四周擴展成邊緣不明顯的連片白粉,嚴重時整葉布滿白粉,即病原菌無性階段。發(fā)病后期,白色霉斑因茵絲者熟變?yōu)榛疑∪~黃枯。有時病斑上長出成準的黃褐色小粒點,后變黑,即病菌的閉囊殼。
【發(fā)病規(guī)律】:北方病菌以閉囊殼隨病殘體留在地上或在花房里的月季花上,或溫室、塑料棚瓜類作物上越冬。南方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或越夏,成為翌年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雨水傳播落在寄主葉片上,分生孢子先端產生芽管和吸器從葉片表皮侵入,菌絲體附生在葉表面,從萌發(fā)到侵入需24小時,每天可長出3-5根菌絲,5天后在侵染處形成白色菌絲叢狀病斑,經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飛散傳播,進行再侵染。產生分生孢子適溫15-30℃,相對濕度80%以上,氣溫升高,溫度適宜,上午6時至廠午3時有微風適于孢子飛散,尤以中午至下午3時最適。分生孢子發(fā)芽和侵入適宜相對濕度90-95%,無水或低濕雖可發(fā)芽侵入,但該菌-遇水或濕度飽和,易吸水破裂而死亡。在塑料棚、溫室或團問,白粉病能否流行取決于濕度和寄主的長勢。一般濕度大利其流行,雖然低濕此菌可萌發(fā),但高濕萌發(fā)率明顯提高,所以.雨后干燥,或少雨,但田間濕度大,白粉病流行的速度加快,尤其當高溫干旱與高溫高濕交替出現、又有大量白粉菌源時很易流行。
【防治方法】:
(1)選用耐病品種。如律雜1號、2號、3號、4號、津早3號。津研2號、4號、6號、7號。中農1101,中農8號,山農1號無籽黃瓜,魯春26號、32號,魯黃1號,早豐1號。濟南密刺、鄭黃2號,春豐2號,寧豐1號、2號,冀菜2號等品種較抗白粉病,可因地制宜選用
(2)生物防治。噴灑2%農抗120或2%武夷菌素(B0-10)水劑200倍液,隔6-7天再防1次。防效90%以上。
(3)物理防治。采用27%高脂膜乳劑80-100倍液,于發(fā)病初期噴灑在葉片上,形成-層薄膜,不僅可防止病菌侵入。還可造成缺氧條件使白粉菌死亡。-般隔5-6天噴1次.連續(xù)噴3-4次。
(4)發(fā)病初期噴灑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600倍液、50%硫磺懸浮劑250-300倍液,技術要點是早預防,午前防.噴周到及大水量。
(5)保護地采用煙霧法。即用硫磺熏煙消毒,定植前幾天,將棚室密閉,每100立方米,用硫磺粉250克,鋸末500克摻勻后。分別裝入小塑料袋分放在室內,于晚上點燃熏1夜;此外也可用45%百菌清煙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