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 蘋果 | 葡萄 | 番茄 | 黃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柑橘樹脂病 |
別名:柑橘砂皮病、柑橘蒂腐病 癥狀:通常將侵染枝干所發生的病害叫樹脂病或流膠。磺秩竟ず腿~片所發生的病害叫黑點病或砂皮;侵染果實使其在貯藏期發生腐爛叫褐色蒂腐病。發生嚴重時常造成大面積柑橘園毀滅,或在貯運中造成大量爛果。 流膠型:甜橙、溫州蜜柑等品種枝干被害,初期皮層組織松軟,有小的裂紋,水漬狀,并滲出褐色膠液,并有類似的酒糟味。高溫干燥情況下,病部逐漸干枯、下陷,皮層開裂剝落,木質部外露,疤痕四周隆起。 干枯型:在早橘、本地早、南豐密橘、朱紅等品種上,枝干病部皮層紅褐色干枯略下陷,微有裂縫,不剝落,在病健部交界處有明顯的隆起線,但在高濕和溫度適宜時也可轉為流膠型。病菌能透過皮層侵害木質部,被害處為淺灰褐色,病健部交界處有一條黃褐色或黑褐色痕帶。 砂皮或黑點型:幼果、新梢和嫩葉被害,在病部表面產生無數的褐色、黑褐色散生或密集成片的硬膠質小粒點,表面粗糙,略為隆起,很像黏附著許多細砂。 病原:病原為 Phomopsis cytospore Penz. et Sacc.( Phomopsis citri Pawcett),屬半知菌。有性態為Diaporthe meduscaea Nitsohke [Diaporthe citri (Fawcett) Wolf],屬子囊菌。 發病規律:病菌主要以菌絲、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樹組織內越冬。當環境條件適宜時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器,溢出的分生孢子借風、雨、昆蟲等媒介傳播。在有水濕的情況下,孢子才能萌發和侵染。分生孢子形成、萌發和侵染的適宜溫度為15~25℃。此病菌為弱寄生性,孢子萌發產生的芽管只能從寄主的傷口(凍傷、灼傷、剪口傷、蟲傷等)侵入,才能深入內部。在沒有傷口、活力較強的嫩葉和幼果等新生組織的表面,病菌的侵染受阻于寄主的表皮層內,形成許多膠質的小黑點。因此,只有在寄主有大量傷口存在,同時雨水多,溫度適宜時,枝干流膠和干枯及果實蒂腐才會發生流行。而黑點和砂皮的發生則僅需要多雨和適溫,在雨水較多的柑橘產區,常年黑點和砂皮均可流行。 防治措施:(1)營造防護林。防護林可減輕凍害和機械損傷,保持樹體較強的抗病力。 (2)做好防凍、防旱和防澇工作。采收后及時施采果肥、根部培土鋪草、寒流來臨時進行熏煙等。及時做好抗旱和排澇工作。 (3)結合修剪清除病源。早春結合修剪,剪除病枝、枯枝,剪口涂保護劑,剪下的病枯枝集中燒毀。 (4)樹干涂白。比較稀疏的果園,在盛夏前將主干涂白,以防日灼。涂白劑可用生石灰20千克、食鹽1千克加水100千克配制而成。 (5)噴藥保護。結合瘡痂病防治,于春芽萌發期、花謝2/3時及幼果期各噴藥1次。有效的藥劑品種有波爾多液(硫酸銅0.5~1千克,石灰0.5~1千克,水100千克)、77%可殺得2000型800倍液、80%必備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80%山德生(大生M一4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65%硫菌霉威可濕性粉劑1000~1200倍液、50%多霉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 (6)病樹刮治。于春季徹底刮除發病枝干上的病組織,用75%的酒精消毒后,再涂上藥劑。藥劑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抗菌劑402,或硫酸銅 1000倍液。 |
相關作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