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 蘋果 | 葡萄 | 番茄 | 黃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柑橘潰瘍病 |
癥狀:主要為害葉片、果實和枝梢。葉片染病,初在葉背產生黃色或暗黃綠色油漬狀小斑點,后葉面隆起,呈米黃色海綿狀物。后隆起部破碎呈木栓狀或病部凹陷,形成褶皺。后期病斑淡褐色,中央灰白色,并在病健部交界處形成一圈褐色釉光。凹陷部常破裂呈放射狀。果實染病,與葉片上癥狀相似(圖一)。病斑只限于在果皮上,發生嚴重時會引起早期落果。枝梢染病,初生圓形水漬狀小點,暗綠色,后擴大灰褐色,木栓化,形成大而深的裂口,最后數個病斑融合形成黃褐色不規則形大斑,邊緣明顯。 病原: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itri稱野油萊黃單胞菌柑橘致病型,屬細菌。菌體短桿狀;具極生單鞭毛,有莢膜;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陰性。 發病規律:病菌在病葉、病枝或病果內越冬,翌春遇水從病部溢出,通過雨水、昆蟲、苗木、接穗和果實進行傳播,從寄主氣孔、皮孔或傷口侵入。病菌有潛伏侵染性,有的柑橘外觀健康卻有病菌侵染,有的柑橘秋梢受侵染,冬季不顯癥狀,春季才顯癥狀。從3月下旬至12月病害均可發生,一年可發生3個高峰期。春梢發病高峰期在5月上旬,夏梢發病高峰期在6月下旬,秋梢發病高峰期在9月下旬,其中以6、7月份夏梢和晚夏梢受害最重。氣溫在25~30℃條件下,雨量越多,病害越重。暴風雨和臺風過后,易發病。潛葉蛾、惡性食葉害蟲、鳳蝶等幼蟲及臺風不僅是病害的傳病媒介,而且其造成的傷口,有利于病菌侵染,加重病害的發生。栽培管理不當,如氮肥過多、品種混栽、夏梢控制不當,有利發病。 防治措施:加強栽培管理。不偏施氮肥,增施鉀肥;控制橘園肥水,保證夏、秋梢抽發整齊。結合冬季清園,徹底清除樹上與樹下的殘枝、殘果或落地枝葉,集中燒毀或深埋。控制夏梢,抹除早秋梢,適時放梢。及時防治害蟲。培育無病苗木,在無病區設置苗圃,所用苗木、接穗進行消毒,可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1 000倍液加1%酒精浸30~60分鐘,或用0.3%硫酸亞鐵浸泡10分鐘。冬季清園時或春季萌芽前噴石硫合劑50~70倍液。 春季開花前及落花后的10天、30天、50天,夏、秋梢期在嫩梢展葉和葉片轉綠時,各噴藥1次。可用藥劑有: 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3000~4500倍液。 20%噻菌銅膠懸劑300~500倍液。 20%乙酸銅水分散粒劑800~1 200倍液。 64%福美鋅?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 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 56%氧化亞銅懸浮劑500倍液。 12%松脂酸銅乳油300~600倍液。 4%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 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300~400倍液。 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 30%氧氯化銅懸浮劑600~800倍液。 47%春雷?氧氯化銅可濕性粉劑470~750倍液。 14%絡氨銅水劑150~300倍液。 77%硫酸銅鈣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等。 |
相關作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