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表現】 莧菜幼苗猝倒病自播種至幼苗出土后均可發生。種子發芽至幼苗出土前染病,可造成爛種爛芽,因病種芽埋在土表下,故通常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幼苗出土后不久染病,莖基部出現水漬狀黃褐色病變,后縮成線狀,有的表皮脫落,終致病苗尚青綠而倒地,故稱猝倒。濕度大時近地際莖部有時會長出一層白色棉絮狀菌絲體,此即為本病病征(孢囊梗和孢子囊)。
【發病條件】 病菌菌絲體和卵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上越冬,可在土中較長時間營腐生生活。條件適宜時,卵孢子直接萌發芽管從傷口或表皮直接侵入致病,也可在芽管頂端膨大形成孢子囊及游動孢子,借助雨水濺射或灌溉水傳播侵染致病。發病后病部產生孢子囊及游動孢子作為再次侵染接種體,繼續侵染致病,病害得以蔓延。病菌發育溫度范圍為10~30℃,并喜高濕,任何不利于菜苗發育的溫度兼高濕條件,本病均易于發生。莧菜喜高溫,低溫高濕的苗床不利于其生長而易染病。播種過密,幼苗纖弱也易染病。
【防治方法】 莧菜種植多行直播,故防治本病應抓好下述環節:(1)播前土壤消毒,常發幼苗猝倒病地區更不容忽視。可采用藥土護苗辦法,即用五氯硝基苯+福美雙(1:1)混劑,或甲霜靈+代森錳鋅(9:1)混劑。每平方米苗床施藥8克,藥劑加適量的細土拌勻,用1/3鋪底,2/3蓋種,蓋前淋足底水。(2)出苗后噴施25%甲霜靈可濕粉1 000倍液,或土菌消(惡霉靈1 000倍液,或高錳酸鉀600~1 000倍液,2~3次,7~10天1次,可預防發病,發病后繼續噴淋藥劑控制病害蔓延。(3)合理密播,適時適量追肥、澆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