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征】病菌分生孢子梗叢生,由氣孔伸出,褐色,稍彎曲,具4-7個隔膜,大小為30-110μm×3-6μm。分生孢子單生,暗黃色至灰色,卵形至廣橢圓形,具橫隔膜3-8個,縱隔膜1-3個,分隔處略縊縮,大小為22-40μm×18-22μm,表面密生細微點刻。子囊殼散生,扁球形至球形,具孔口,直徑180-250μm。子囊長橢圓形至棍棒狀,20-30個,無色,內含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黃褐色,紡錘形至橢圓形,具橫隔膜3-7個,縱隔膜0-7個,大小為25-45μm×10-15μm。
【侵染循環】病菌主要以菌絲體或子囊殼隨病殘體在土中越冬。翌年以子囊抱子引起初侵染,發病后病部產生分生抱子進行再侵染。
【危害癥狀】葉片染病多從葉尖或積水處開始侵染,初形成白色近橢圓形小點,以后發展成長條形或不規則形灰白色壞死斑,其上產生黑色霉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嚴重時病葉枯死。花梗染病,初期也形成近橢圓形白色凹陷小點,以后發展成壞死枯斑,其上產生黑色霉層,易從病部折斷。有時可在病部產生許多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子囊殼。
【防治方法】
1.收獲后及時徹底清理病殘組織,集中妥善處理。
2.增施有機肥料,加強田間管理,雨后及時排水,避免植株早衰,增強植株抗病力。
3.發病初期進行藥劑防治,可選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65%多果定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80%大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根據病情防治1-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