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斑枯病為害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葉面上生褐色小點,后病斑呈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大小6—10mm,中央褐色,邊緣暗褐色,上生黑色小粒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病情嚴重的,病葉干枯,全株枯死。該病秋季發生較普遍。
【山藥斑枯病發病條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葉上越冬,翌春溫濕度條件適宜時,分生孢子器釋放出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不斷擴展。該病苗期和秋季發生較普遍。
【山藥斑枯病防治方法】:
(1)選用耐澇品種,可減輕發病。
(2)常發地或重病地避免連作,注意加強水肥管理。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避免偏施過施氮肥,做到高畦深溝,清污排漬,改善植地通透性。
(3)發病初期開始噴灑30%氧氯化銅懸浮劑6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復方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滅病威)5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60%防霉寶超微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10一15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