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枯萎病為害癥狀】:
山藥枯萎病俗稱死藤。主要為害莖基部和地下塊根。初在莖基部出現梭形濕腐狀褐色斑塊,后病斑向四周擴展,莖基部整個表皮腐爛,致地上部葉片逐漸黃化、脫落,藤蔓迅速枯死,剖開莖基,病部變褐;塊根染病,在皮孔四周產生圓形至不規則形暗褐色病斑,皮孔上的細根及山藥塊根內部也變褐色,干腐,嚴重的整個山藥變細變褐。貯藏期該病可繼續擴展。
【山藥枯萎病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條件適宜即有發病可能,湖北6月開始發生,廣東、云南7—9月發生,收獲后帶有病菌的山藥及繁殖用的山藥尾子,仍可繼續發病一直延續到翌年4月下種。高溫陰雨、地勢低洼、排水不良、施氮過多、土壤偏酸均有利于發病。該病為害日趨嚴重,是個潛在的威脅,生產上應予注視。
【山藥枯萎病防治方法】:
(1)選擇無病的山藥尾子做種。必要時在栽種前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泡山藥尾子10一20分鐘后下種。
(2)入窖前在山藥尾子的切口處涂1:50倍式石灰漿預防腐爛。
(3)施用日本酵素菌漚制的堆肥。(4)6月中旬開始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干懸粉500倍液、50%苯茵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淋莖基部,隔15天左右1次,共防5—6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