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診斷】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化葉周緣成水漬狀,后急速向脈間擴展,形成褐色至黑褐色,不規則形病斑,致使葉片扭曲。后期病斑干枯呈羊皮紙狀。發病重時病斑融合成片,葉片大量干枯,植株倒伏。
致病菌為油菜黃單胞菌魔芋致病變種。細菌菌體短桿狀,兩端鈍圓,單生為主,具1~2根單極生鞭毛。革蘭氏染色陰性。
【發病規律】病菌主要在土壤中的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菌源,病菌在田間主要借雨水濺射和風、雨傳播。病菌再侵染頻繁,溫濕度條件適宜病害在田間發展很快。
病菌喜高溫、高濕條件,發育適溫26~27℃,最高34℃。要求90%以上相對濕度,雨水對病菌傳播和侵染十分重要,特別是暴風雨后田間發病明顯增加。連作地發病重。
【防治措施】
(1)選擇地勢高燥、不積水地種植。并深耕細耙,高畦或高壟種植,小塊種植。
(2)精選種芋,剔除病弱芋。種芋曬1~2天后,用硫酸鏈霉素500×0.0000001浸1小時,晾干后播種。
(3)做好肥水管理,注意田間排水和株間通風。
(4)發現初始病株及時連根拔除,燒毀或深埋,減少田間侵染菌源。
(5)發病初期及時施藥控制,藥劑可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4000倍液,或30%綠得保懸浮劑4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懸浮劑800倍液,或56%靠山水分散粒劑800倍液,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1:1:200~240波爾多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