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診斷】在較大的薯塊上發生較多。初時薯塊中心組織呈水漬狀或透明狀,有的中心出現褐色壞死斑。后期地塊莖中心附近形成一個空洞。多數空洞呈透鏡狀或星狀,其邊緣多呈角狀;有的在塊莖內部出現裂縫;也有的空心形狀呈球形或不規則形。空洞內壁呈白色、淡棕褐色至稻草黃色,形成不完全的木栓化層。通常,空洞隨著塊莖的生長而擴大。有時空心部位可見有霉菌,但很少由此而造成腐爛。
【病因】屬于生理性病害。往往由于塊莖發育過于迅速、組織擴展不均衡所致。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植株群體結構不合理時,引致一些薯塊生長過于旺盛,內外組織發展不均衡,往往空心嚴重;二,鉀肥缺乏的影響,鉀肥在臨界含量以下可能是易患空心的因素之一;三,水分供應不合理時,前期水分缺乏,其后突然變為適于快速生長的環境條件,也會誘使塊莖產生空心。這些情況,在生長季節或栽培管理適于薯塊迅速膨大時,空心最為嚴重。很顯然,迅速生長的塊莖其空心率比生長較緩慢的高。相對的,栽培中縮小株間距離、增加鉀肥用量,合理肥水管理等,可降低空心的發生率。不同的品種間發病率不同。
【防治措施】
(1)栽植發病率低的抗性品種。
(2)密度合理,避免缺苗,調節株間距離,增加植株間的競爭,從而阻止塊莖過速生長和膨大,降低空心的發病率。
(3)加強栽培管理,保證植株生長的水分供應,避免出現旱澇不均的情況,促進塊莖均衡一致的發育速度。
(4)增施鉀肥,減少空心發病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