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姜 | 蘋果 | 葡萄 | 番茄 | 黃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番茄黑霉病用什么藥劑防治 |
![]() |
【癥狀】該病主要危害莖和果實,有時可危害葉和葉柄,且多在斷枝、裂果上發生,造成枝、果實褐色干腐。天氣潮濕時,病部組織上長出致密的黑色霉層。莖部染病,病斑初呈橢圓形,褐色凹陷潰瘍狀,后沿莖擴展到整株,嚴重的病部變為深褐色干腐狀并可侵入到維管束中。果實染病,侵染綠果或紅果,初為灰白色小斑塊,后隨病斑擴大凹陷,顏色變深變暗,長出黑霉,引起果腐。葉片及葉柄染病,葉脈兩側的葉組織或葉面布滿不規則褐斑,病斑繼續擴展,致葉緣卷曲,最后葉片干枯或整株枯死。 【病原及其發生規律】 1.病原 經顯微鏡檢測,病原菌分生孢子,倒棒狀、卵形或橢圓形,淡黃褐色,常具短喙,但其長度不超過孢子長度的1/3,分生孢子梗簇生。病原菌為細交鏈孢(Alternaria alternata (Fries) Keissl.),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2.發生規律 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蔓延。孢子從傷口侵入,一般高濕多雨或多露易發病。因其多發生在裂果、斷枝上,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等到病害發展后期,引起大量落果和病枝時,已嚴重影響了產量和品質。萊州地區溫室內2月底、3月初始見病株,3月下旬到4月中旬為發病高峰,6月份以后發病減緩或停止發展。2月底后,萊州氣溫開始回升,番茄生長旺盛,枝葉茂盛,植株間多郁閉,易造成高溫高濕的小氣候,此時番茄又需不斷地進行整枝打杈造成傷口,加之由于澆水較多引起的裂果,均易引發此病。 【綜合防治技術】 番茄黑霉病的防治,應采取以農業措施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技術,具體措施如下。 1.農業防治 (1)選用耐病品種 如L-402,魯番茄7號,以色列144番茄等抗裂果、耐運輸的厚皮品種。 (2)加強栽培管理 收獲后及時清潔田園,栽培中加強通風,降低濕度,減輕發病。病果、病枝及時帶出田園燒毀或深埋,發病地塊拉秧后,及時清潔田園;避免在陰天整枝打杈。 (3)棚室生態防治 早春、晚秋由于晝夜溫差大,白天20~25℃,夜間12~15℃,相對濕度高達80%以上,易結露,利于此病的發生和蔓延,應重點調整好棚內溫濕度,尤其定植初期,悶棚時間不宜過長,防止棚內濕度過大,溫度過高。 (4)實行輪作或采用高溫進行土壤消毒 番茄地拉秧后,每667m2施石灰100kg加碎稻草500kg,深翻40cm,起高壟33cm,壟溝里灌水,直至飽和,處理期間溝里始終灌滿水、鋪蓋地膜,密閉日光溫室7~10天,對防治土傳病害均有效果。 (5)用無病土育苗。 2.藥劑防治 (1)進行苗床消毒,可用58%雷多米爾-錳鋅可濕性粉劑每m28g加10kg細土拌勻后施入苗床內消毒。 (2)煙熏防治可用10%速克靈或15%腐霉利煙劑,傍晚進行密閉煙熏,每667m2每次250g,隔7天熏1次,連熏3~4次。 (3)采用粉塵劑防治,冬季遇連陰雨雪天時,發病初期噴灑5%的百菌清粉塵劑每667m2kg,每隔7天1次,連續防治3~4次。 (4)發病初期及時噴灑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8%雷多米爾-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7天1次,一般在盛花期開始噴,連續噴3~4次。還可將這些殺菌劑與面粉按1:3的比例均勻調成糊狀,涂抹病部,效果更佳。 |
![]() |
相關作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