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桃縮葉病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也可以為害花、幼果和新梢。嫩葉剛伸出時就顯現卷曲狀,顏色發紅。葉片逐漸開展,卷曲及皺縮的程度隨之增加,致全葉呈波紋狀凹凸,嚴重時葉片完全變形。病葉較肥大,葉片厚薄不均,質地松脆,呈淡黃色至紅褐色;后期在病葉表面長出一層灰白色粉狀物,即病菌的子囊層。病葉最后干枯脫落。在新梢下部先長出的葉片受害較嚴重,長出遲的葉片則較輕。如新梢本身未受害、病葉枯落后,其上的不定芽仍能抽出健全的新葉。新梢受害呈灰綠色或黃色,比正常的枝條短而粗,其上病葉叢生,受害嚴重的枝條會枯死。花和幼果受害后多數脫落,故不易覺察。未脫落的病果,發育不均,有塊狀隆起斑,黃色至紅褐色,果面常龜裂。這種畸形果實,不久也要脫落。
病原:該病是由真菌中外子囊綱病菌引起。
發病規律: 病菌芽殖最適溫度為20℃,最低在10℃以下,最高為26~30℃。侵染最適溫度為10~16℃。芽孢子能抗干燥,厚膜芽孢子耐寒力更強,在果園內可存活1年以上。春季桃樹萌芽期氣溫低,桃縮葉病常嚴重發生。一般氣溫在10~16℃時,桃樹最易發病,而溫度在21℃以上時發病較少。這主要是由于氣溫低,桃幼葉生長慢,寄主組織不易成熟,有利于病菌侵入。反之,氣溫高,桃葉生長較快,就減少了染病的機會。另外,濕度高的地區有利于病害的發生,早春低溫多雨的年份或地區,桃縮葉病發生嚴重;如早春溫暖干燥,則發病輕。從品種上看,以早熟桃發病較重,晚熟桃發病輕。
防治措施: (一)要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就體現在一個‘早’字,即早春桃發芽前噴藥防治,如果錯過這個時期,不但不能起到防治的作用,而且容易發生藥害。
(1)加強管理發病重、落葉多的桃園要增施肥料,加強對病樹的肥水管理,促進恢復樹勢,提高抗病能力。在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并燒毀,以減少越冬病源。噴藥后,如有少數病葉出現,應及時摘除,集中燒毀,以減少第2年的菌源。
(2)藥劑防治桃芽膨大期是用藥的關鍵時期。在桃芽開始膨大但未展開時,噴射波美5度石硫合劑1次,這樣連續噴藥2年以上,可以有效控制桃縮葉病。也可在花芽膨大露紅但未展開時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50%代森鋅500倍液。
(二)在早春桃發芽前噴藥防治,可達到良好的效果。如果錯過這個時期,而在展葉后噴藥,則不僅不能起到防病的作用,且容易發生藥害,必須注意。
l. 藥劑防治: 在早春桃芽開始膨大但未展開時噴射波美5度石硫合劑一次,這樣連續噴藥二、三年,就可徹底防除桃縮葉病。在發病很嚴重的桃園,由于果園內菌量極多,一次噴藥往往不能全殲病菌,可在當年桃樹落葉后(11~12月)噴2~3%硫酸銅一次,以殺滅粘附在冬芽上的大量芽孢子。到第二年早春再噴波美5度石硫合劑一次,使防治效果更加穩定。早春萌芽期噴用的藥劑,除波美5度石硫合劑外,也可噴用l%波爾多液。
2.噴藥后,如有少數病葉出現,應及時摘除,集中燒毀,以減少第二年的菌源。
3.發病重、落葉多的桃園,要增施肥料,加強栽培管理,以促使樹勢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