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紅粉病為害癥狀】:番茄紅粉病近年在內蒙古、遼寧發生日趨嚴重,生產上只見為害果實。剛著色的果實或成熟果實均可發病,發病初期果實端部出現褐色水浸狀斑,后變褐色至深褐色,不凹陷,濕度大時病部先生白色致密的霉層,不久其上長滿一層淺粉紅色絨狀霉,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果最后腐爛落地或干縮為僵果掛在枝條上。
【番茄紅粉病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以菌絲體隨病殘體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傳播到番茄果實上,由傷口侵入,發病后,病部又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風雨或灌溉水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病菌發育適溫25~30℃,相對濕度高于85%利于發病。生產上灌水過多、濕度過大、放風不及時易發病,番茄栽植過密、偏施氮肥、發病重。
【番茄紅粉病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避免植株過密,及時整枝,打權,中后期適時摘去下部老葉,以增加通透性。
(2)生態防治。棚室要加強放風排濕,使相對濕度低于85%,可有效地控制紅粉病的發生和蔓延。
(3)發病初期,在病果尚未長出粉紅色霉層之前摘除病果,裝入塑料袋內,攜出棚外,集中燒毀或深埋。
(4)藥劑防治,重點是在苗期下雨前后和發病初期摘去病葉后施藥,每隔5-10天再行用藥,連治3-4次。藥劑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稀釋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稀釋液,或百菌靈與多菌靈,或百菌清與托布津各1:1:1000混合液。發病初期熏煙百菌清煙霧劑,或噴粉10%百菌清粉塵劑,每1000平方米1.5千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