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立枯病主要特征】:剛出土幼苗及大苗均能受害,但多發(fā)生于育苗的中后期。感病幼苗莖基部產(chǎn)生橢圓形暗褐色病斑,早期病苗白天萎蔫,夜晚恢復(fù),病斑逐漸凹陷,擴大后繞莖1周,最后病部收縮干枯,整株死亡。在濕度大時,病部產(chǎn)生淡褐色稀疏絲狀體。大苗或成株受害,使莖基部呈潰瘍狀,地上部變黃、衰弱、萎蔫,以至死亡。
【番茄立枯病發(fā)病特點】:該病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為立枯絲核菌。病原菌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中越冬,腐生性強,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通過雨水、流水、農(nóng)具以及堆肥傳播。在適宜條件下,可直接侵人寄主。溫暖多濕、播種過密、澆水過多,有利于發(fā)病。氣溫在15—21℃,尤其在18℃以上時發(fā)病最多。
【番茄立枯病防治方法】:
(1)栽培措施 用新土育苗。注意提高地溫,適時放風(fēng),增強光照,避免苗床高溫、高濕出現(xiàn)。噴灑0.1%的磷酸M氫鉀溶液,以提高抗病力。
(2)藥劑防治 育苗時進(jìn)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苗床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克,加營養(yǎng)土10千克拌勻成藥上進(jìn)行育苗,播前一次澆透底水,待水滲下后,取1/3藥土撒在畦面上,把催好芽的種子播上,再把余下的2/3藥土覆蓋在上面,即下墊上覆使種子夾在藥土中間。發(fā)病初期噴藥,常用農(nóng)藥有5%井岡霉素水劑1500倍液,36%甲基立枯磷(利克菌)乳油12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