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 蘋果 | 葡萄 | 番茄 | 黃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茄子褐紋病(間座殼) |
茄子褐紋病(間座殼)是茄子獨有的病害,因其發病嚴重故而又稱疫病。幼苗受害,多在莖基部出現近菱形的水漬狀斑,后變成黑褐色凹陷斑,環繞莖部擴展,導致幼苗猝倒。稍大的苗則呈立枯病部上密生小黑粒,成株受害,葉片上出現圓形至不規則斑,斑面輪生小黑粒,主莖或分枝受害,出現不規則灰褐色至灰白色病斑,斑面密生小黑粒;嚴重的莖枝皮層脫落,造成枝條或全株枯死;茄果受害,長形茄果多在中腰部或近頂部開始發病,病斑橢圓型至不規則形大斑,斑中部下陷,邊緣隆起,病部明顯輪紋,其上也密生小黑粒,病果易落地變軟腐,掛留枝上易失水干腐成僵果。 【病原特征】:茄褐紋擬莖點霉(Phomopsis vexans (Sacc .Et Syd.) Harter.),屬真菌界、半知菌類、腔孢綱、球殼孢目、球殼孢科、擬莖點霉屬真菌。茄褐紋擬莖點霉病斑上產生的黑色小點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初埋生于寄主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而外露。孢子器單獨著生于子座上,呈凸透鏡形,具有孔口,其大小為(55~400)µm×(45~250)µm,可隨寄主部位和環境條件而變化。分生孢子有2種不同形態:一種是橢圓形或紡錘形,大小為(5~8)µm×(2~8)µm,通常內含2~3個油球。另一種呈細長線狀,并在一端彎曲成鉤,大小為(12.2~28.0)µm×(1.18~2.0)µm。兩者均為無色單胞。 有性世代為茄間座殼菌(Diaporlhe vexans(Sacc .et Syd.).),屬子囊菌亞門真菌。有性世代在自然條件下很少見到,偶見于莖稈或果實的老病斑上。子囊殼常2~3個聚生在一起,球形或卵形,具有長形或不整形的喙部,直徑130~350µm。子囊呈倒棍棒狀,大小為(28~44)µm×(5~12)µm。子囊孢子雙孢,無色,長橢圓形至鈍紡錘形,在橫格處稍有溢縮,大小為(9~ 12)µm×(3.4~4)µm。 【癥狀】:苗床上的幼苗,莖基部呈暗褐色立枯狀。在小拱棚和大田栽培初期,主要為害葉片。最 初,下部葉片出現輪廓不分明的灰白色病斑,后來逐步擴大為直徑約1cm的褐色圓形病斑。病斑的界線十 分清晰,生有同心輪紋和小黑點(分生孢子器)。大田栽培后期,病害蔓延,新葉上出現許多病斑,莖和 果實也發病。莖部病斑為梭形,中間略有凹陷,呈褐色。當病斑環繞莖基后,病株死亡。果實上的病斑呈 圓形或橢圓形,稍有凹陷,通常出現明顯的同心輪紋,并密生黑色小粒點。 【侵染循環】病原主要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器在土表的病殘體上越冬,同時也可以菌絲體潛伏在種皮內部或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種子表面越冬。病菌的成熟分生孢子器在潮濕條件下可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萌發后可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也能通過傷口侵染。病苗及莖基潰瘍上產生的分生孢子為當年再侵染的主要菌源,然后經反復多次的再侵染,造成葉片、莖稈的上部以及果實大量發病。分生孢子在田間主要通過風雨、昆蟲以及人工操作傳播。病菌可在12天內入侵寄主,其潛育期在幼苗期為3~5天,成株期則為7天。 種子帶菌是幼苗發病的主要原因。土壤中病殘體帶菌多造成植株的基部潰瘍,再侵染引起葉片和果實發病。 此外,品種的抗病性也有差異,一般長茄較圓茄抗病,白皮茄、綠皮茄較紫皮茄抗病。 該病是高溫、高濕性病害。田間氣溫28~30℃,相對濕度高于80%,持續時間比較長,連續陰雨,易發病。南方夏季高溫多雨,極易引起病害流行;北方地區在夏秋季節,如遇多雨潮濕,也能引起病害流行。降雨期、降雨量和高濕條件是茄褐紋病能否流行的決定因素。 【發病因素】: (1)種植密度大、通風透光不好,發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抗性降低易發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間病殘體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雜草從生的田塊,植株抗性降低,發病重。 (3)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機肥帶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殘體的易發病。 (4)大棚栽培的,往往為了保溫而不放風、排濕、引起濕度過大的易發病。 (5)陰雨天或清晨露水未干時整枝,或蟲傷多,病菌從傷口侵入,易發病。 (6) 地勢低洼積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濕易發病,高溫、高濕、連陰雨、日照不足易發病。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播種或移栽前,或收獲后,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集中燒毀或漚肥;深翻地滅茬,促使病殘體分解,減少病原和蟲原。 (2)和非本科作物輪作,選用抗病品種,選用無病、包衣的種子,如未包衣則種子須用拌種劑或浸種劑滅菌。 (3)選用排灌方便的田塊,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達到雨停無積水;大雨過后及時清理溝系,防止濕氣滯留,降低田間濕度,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蟲嚴重的田塊,在播種前撒施或溝施滅菌殺蟲的藥土。適時早播,早移栽、早間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時中耕培土,培育壯苗。 (4)育苗移栽,育苗的營養土要選用無菌土,用前曬三周以上;苗床床底撒施薄薄一層藥土,播種后用藥土覆蓋,移栽前噴施一次除蟲滅菌劑,這是防病的關鍵。適當密植,及時整枝或去掉下部老葉,保持通風透光。避免在陰雨天氣整枝;及時防治害蟲,減少植株傷口,減少病菌傳播途徑;發病時及時防治,并清除病葉、病株,帶出田外燒毀,病穴施藥或生石灰。 (5)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不用帶菌肥料,施用的有機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殘體。 (6)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于減輕病害。 (7)地膜覆蓋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在定植后于莖基部周圍地面,撒一層草木灰,可減輕基部感染發病。 (9)高溫干旱時應科學灌水,以提高田間濕度,減輕蚜蟲、灰飛虱危害與傳毒。嚴禁連續灌水和大水漫灌。澆水時防止水滴濺起,是防止該病的重要措施。棚室栽培的要注意溫濕度管理,采用放風排濕,控制灌水等措施降低棚內濕度。 物理防治 先用冷水將種子預浸3~4小時,然后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或用50℃溫水浸種30分鐘,立即用冷水降溫,晾干播種。 化學防治 (一)苗床滅菌:每平方米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0克拌細土2千克制成藥土,播種時,取1/3藥土撒在苗床上鋪墊,2/3藥土蓋在種子上。 (二)種子滅菌:10%的“401”抗菌劑1000倍液浸種30分鐘,或300倍福爾馬林溶液浸種15分鐘,或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10分鐘,或0.1%硫酸銅溶液浸種5分鐘,浸種后撈出,用清水反復沖洗后涼干播種。用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和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各一份與干細土三份混勻后,用種子重量的0.1%拌種。 三、發病時噴施: (1)苗期發病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77%護豐安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5~7天噴一次,交替使用上述不同藥劑,共2~3次,可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2)坐果期發病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65%福美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1:200波爾多液。 (3)熏煙法:在溫室大棚內可采用10%百菌清煙劑或20%速克靈煙劑,或10%百菌清加20%速克靈混合煙劑,每(畝)用藥300~400克,每隔5~7天一次,共2~3次。 |
相關作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