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多發(fā)生在未成熟的果實上,病斑褐色,圓形或近圓形,邊緣不明顯,擴展后形成褐色或淺褐色大斑,有的達到整個果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果實不變形,表皮光滑,濕度大時長出白色棉絮狀菌絲,最后果實腐敗。
【發(fā)病規(guī)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以煙草疫霉菌為主,伴有其他幾種真菌或細菌侵染茄子果實。多從自然孔口或人為傷口,如莖裂口、生長裂口、蟲傷、化學傷口等侵入,是多種病原共 同作用的結果。果實表面結露常為病菌侵入提供了有利條件,天氣暖和易發(fā)病。
【防治方法】
①農(nóng)業(yè)措施 避免果實受傷,減少裂口,澆水要 均勻,避免果面結露。避免果實與地面接觸。與非茄科、瓜類等實行3年以上輪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整枝、打杈。
②藥劑防治 發(fā)現(xiàn)病株后,用56%靠山水分散微顆粒劑800倍液,或47%加瑞農(nóng)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18%甲霜胺·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7天l次。保護地可熏煙防治,每667平方米用45%百菌清煙劑200~250克熏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