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稱】:茄子綿疫病
【癥狀特征】:茄子綿疫病主要為害果實、葉、莖、花器等部位。近地面果實先發(fā)病,受害果初現(xiàn)水浸狀圓形斑點,稍凹陷,果肉變黑褐色腐爛,易脫落,濕度大時,病部表面長出茂密的白色棉絮狀菌絲,迅速擴展,病果落地很快腐敗;莖部染病初呈水浸狀,后變暗綠色或紫褐色,病部縊縮,其上部枝葉萎垂,濕度大時上生稀疏白霉;葉片被害,呈不規(guī)則或近圓形水浸狀淡褐色至褐色病斑,有較明顯的輪紋,潮濕時病斑上生稀疏白霉蕪菁花葉病毒;幼苗被害引起猝倒。
【發(fā)病規(guī)律】:病菌以卵孢子隨病殘組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卵孢子經(jīng)雨水濺到茄子果實上,萌發(fā)長出芽管,芽管與茄子表面接觸后產(chǎn)生附著器,從其底部生出侵人絲,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后病斑上產(chǎn)生孢子囊,萌發(fā)后形成游動孢子,借風雨傳播,形成再侵染,秋后在病組織中形成卵孢子越冬。病菌生長發(fā)育適溫28-30℃,適宜發(fā)病溫度為30℃,相對濕度85%,有利于孢子形成,95%以上菌絲生長旺盛。在適宜條件下,病果經(jīng)24小時即顯癥,64小時即可再侵染。因此高溫多雨,濕度大成為此病流行條件。地勢低洼,土壤黏重的下水頭及雨后水淹,管理粗放和雜草叢生的地塊,發(fā)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如:湘茄4號、承茄1號、興城紫圓茄、通選一號、貴州冬茄、濟南早小長茄、遼茄3號、豐研1號、四川墨茄、竹絲茄、青選4號等。
(2)實行輪作,選擇高低適中、排灌方便的田塊,秋冬深翻,施足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采用高壟或半高壟栽植;及時中耕、整枝,摘除病果、病葉;采用地膜覆蓋,增施磷、鉀肥等。
(3)發(fā)病初期噴灑66.8%丙森·纈霉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2.5%抑快凈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或70%錳鋅·乙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2.2%霜霉咸水劑600倍液、60%氟嗎·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69%錳鋅·烯酰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2次或3次,同時要注意噴藥保護果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