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 蘋果 | 葡萄 | 番茄 | 黃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茄子黃萎病防治辦法 |
【病害名稱】:茄子黃萎病 【癥狀特征】:茄子黃萎病苗期發病少,成株多在座果后開始表現癥狀,且多自下而上或從一邊向全株發展。葉片初在葉緣及葉脈間變黃,后發展至半邊葉片或整片葉變黃,早期病葉晴天高溫時呈萎蔫狀,早晚尚可恢復,后期病葉由黃變褐,終致萎蔫下垂以至脫落,嚴重時全株葉片變褐萎垂以至脫光僅剩莖桿。本病為全株性病害,副檢病株根、莖、分枝及葉柄等部,可見維管束變褐,、但擠捏上述各部橫切面,無米水狀混濁液滲出,別于青枯病。大麗輪枝菌在茄子上引起黃萎病的癥狀有3種類型:枯死型:植株矮化嚴重,葉片皺縮、凋萎、枯死脫落。病情擴展快,常致整株死亡。黃斑型:植株稍矮化,葉片由下向上形成掌狀黃斑,僅下部葉片枯死,一般植株不死亡。黃色斑駁型:植株矮化不明顯,僅少數葉片有黃色斑駁或葉尖、葉緣有枯斑,一般葉片不枯死。 【發病規律】:病菌以休眠菌絲、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多數報道種子內外帶有菌絲或分生孢子,可以做為該病的初侵染源,但也有人認為種子不帶菌。土壤中病菌可存活6-8年,在當地混有病殘體的肥料和帶菌土壤或茄科雜草,借風、雨、流水或人畜及農具傳到無病田。翌年病菌從根部的傷口或直接從幼根表皮及根毛侵入,后在維管束內繁殖,并擴展到枝葉,該病在當年不再進行重復侵染。病菌發育適溫19-24℃,最高30℃,最低5℃;菌絲、菌核60℃經10分鐘致死。一般氣溫低,定植時根部傷口愈合慢,利于病菌從傷口侵入;從茄子定植到開花期,日均溫低于15℃,持續時間長,發病早而重,如此期間氣候溫暖,雨水調和,病害明顯減輕蕪菁花葉病毒;地勢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灌水不當及連作地發病重;有時冷涼天氣,直接澆灌井水,會使地溫降至15℃以下,如此灌水一次也可導致該病發生蔓延。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如吉茄1號、長茄1號、9808茄子、承茄1號、齊雜茄3號、湘茄4號、蒙茄3號、熊岳紫長茄、遼茄3號、齊茄1號、豐研1號、海茄、湘雜7號、齊雜茄2號、沈茄2號、龍雜茄2號等。 (2)播種前種子用0.2%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浸種1小時,或55℃溫水浸種15分鐘,移入冷水中冷卻后催芽播種。 (3)與非茄科作物實行4年以上輪作,如與蔥蒜類輪作效果較好,尤其與水稻輪作1年即可奏效。 (4)苗期或定植前期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 (5)苗床或定植田用棉隆處理土壤。每平方米用40%棉隆10-15g與15kg過篩細干土充分拌勻,撒在畦面上,后耙入土中,深約15cm,拌后耙平澆水,覆地膜,使其發揮熏蒸作用,隔10天后播種或分苗,否則會產生藥害。 (6)定植田667平方米用50%多菌靈2kg進行土壤消毒。 (7)適時定植。10cm深處地溫15℃以上開始定植,最好鋪光解地膜,避免用過冷井水澆灌;選擇晴天合理灌溉,注意提高地溫,茄子生長期間宜勤澆小水,保持地面濕潤;門茄采收后,開始追肥或噴施葉面寶、植寶素,愛多收等,如用噴施寶每ml對水12L,3%過磷酸鈣也可。 (8)及時治療。發病初期噴灑60%多菌靈鹽酸鹽可溶性粉劑600倍液、50%多菌靈磺酸鹽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每株灌對好的藥液100mL,5-7天1次或用12.5%增效多菌靈濃可溶劑200-300倍液,每株澆灌100ML。使用多菌靈的安全間隔期參見黃瓜枯萎病。 (9)嫁接防病,用赤茄(紅茄)、平茄、南韓CYP、托魯巴姆、安陽AYQ、小西瓜(刺茄)作砧木,栽培茄作接穗,采用劈接或插接法嫁接,確有實效。 (10)也可用臭氧防治該病,方法參見黃瓜霜霉病。 |
相關作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