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稱】:茄子猝倒病,俗稱小腳瘟
【癥狀特征】:多發生在早春育苗床或育苗盤上,常見的癥狀有爛種、死苗和猝倒三種。爛種是播種后,在其尚未萌發或剛發芽時就遭受病菌侵染,造成腐爛死亡。死苗是種子萌發抽出胚莖或子葉的幼苗,在其尚未出土前就遭受病菌侵染而死亡。猝倒是在幼苗出土后、真葉尚未展開前,遭受病菌侵染,導致幼莖基部發生水漬狀暗斑,繼而繞莖擴展,逐漸縊縮呈細線狀,幼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撐能力而倒伏地面,一般病苗葉片仍保持綠色。苗床濕度大時,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綿絮狀菌絲,有別于立枯病。
【發病規律】: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到幼苗上,從莖基部侵入,潛育期1~2天。病菌喜34~36℃的高溫,但在8~9℃低溫條件下也可生長,因此,當苗床溫度低,幼苗生長緩慢,又遇高濕時,感病期拉長,很易發生猝倒病,尤其苗期遇有連陰雨天氣,光照不足,幼苗生長衰弱發病重。育苗期如遇寒流侵襲,不注意放風則會加劇猝倒病的發生。當幼苗皮層木栓化后,真葉長出,則逐步進入抗病階段。
【防治方法】:
(1)選擇易于通風排濕的育苗場所,加強苗床管理,避免低溫高濕條件出現,不要在陰雨天澆水。
(2)根據當地習慣選用抗猝倒病的品種。
(3)苗期噴施0.1%~0.2%磷酸二氫鉀、0.05%~0.1%氯化鈣等提高抗病力。
(4)藥劑防治。每平方米苗床可選用40%五氯硝基苯9~10g,加細土4.0~4.5kg拌勻,播前澆透底水,待水滲下后,取1/3藥土撒在畦面上,剩余的2/3藥土播種后覆蓋在上面,防病效果在90%以上。
(5)如未進行床土處理,出苗后發病的,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0%五氯硝基苯500倍懸浮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7~10天1次,視病情防治1~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