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白粉病為害癥狀】: 甜菜染病后,先在葉片上產生白色絨毛狀病斑,大小約1cm,隨之在葉片或采種株花枝或種球上出現白色菌絲層,不久即形成白粉層,即病菌菌絲體和分生孢子。進入甜菜生長中后期,在白色菌絲層中長出黃色至褐色、后變為黑色的子囊殼。病葉變黃干枯而死。
【甜菜白粉病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主要以子囊殼或菌絲體在土表病殘體上、留種母根和種球上越冬。翌年春季,子囊殼吸水后膨脹、破裂,子囊和子囊孢子溢出,借風雨傳播到采種植株或原料甜菜上,成為初侵染源;在甜菜莖葉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借氣流、風雨、昆蟲等傳播,不斷侵染蔓延,進行再侵染。越冬的菌絲體,翌春直接產生分生孢子進行侵染。子囊殼一般只起越冬和初侵染作用。我國西北甜菜產區,一般在6月底至7月中旬,先在采種甜菜上發生,經5~15天潛育,在原料甜菜上相繼發病,8月上、中旬進入發病盛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病害擴展緩慢。該病發生和流行與氣象因子關系密切,干旱炎熱的天氣,利于病勢擴展。氣溫22~24℃,有零星小雨、相對濕度在65%以下時,潛育期僅2~3天,有利于孢子的發芽和侵入,病害易發生和流行,氣溫低于20℃時,短時間降雨或濕度較高,對白粉病菌的孢子萌發和侵入有利。連續降雨尤其是暴雨對病害發生有抑制作用。但高溫、高濕交替有利于該病擴展肥料充足的田塊發病輕。此外灌溉對白粉病發生有影響。根據甜菜生理需要適時灌水,既能促進甜菜健壯生長,又能適當提高大氣濕度,不利于白粉病發生;反之,灌水次數過少,植株生長弱,尤其在高溫的情況下,甜菜缺水受旱易發病。
【甜菜白粉病防治方法】:
(1)選用石甜1號、新甜1號、新甜2號等抗病品種。
(2)進行4年以上輪作。
(3)加強田間管理。
(4)種株或原料甜菜發病后及時噴灑75%十三嗎啉乳油5000倍液或20%粉繡寧乳油1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9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1000倍液,667m2噴對好的藥液60L。也可用硫磺粉,每667m21~2kg或石灰硫磺粉(1:1)2kg噴粉。此外,還可選用波美0.3~0.5。石硫合劑,于發病初子囊殼未形成前噴灑,持效期16~20天。一般防治2次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