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苣菌核病為害癥狀】:
萵苣菌核病主要危害結球萵苣的莖基部或莖用萵苣的基部。在萵苣整個生育期均發病,苗期發病,通常病情發展迅速,短時間即可造成幼苗成片腐爛倒伏。但發病盛期多出現在生長后期,植株近地面莖基部或接觸土壤中衰老葉片邊緣、葉柄先受害,病斑初為褐色水漬狀,發展后成軟腐狀,并在被害部位密生棉絮狀白色菌絲體,后期產生菌核。菌核初期為白色,后逐漸變為鼠糞狀黑色顆粒狀物。病株葉片凋萎,生長不良,呈青枯狀萎焉,發病嚴重的植株常整株腐爛癱倒。留種植株發病后期,剝開莖部,內壁可見有許多黑色菌核。通常菌核病引起的腐爛沒有惡臭,有別于細菌性軟腐,但若兩病混發時,也會伴惡臭味。菌核病的主要鑒別特征是發病部位軟腐,并產生棉絮狀菌絲體和鼠糞狀菌核。
【萵苣菌核病發病規律】:
菌核在土中越冬,萌發時產生子囊盤及子囊孢子,通過氣流、雨水或農具傳播,從植株的衰老部位侵入。萵苣生長中后期發生較多,病菌喜溫暖潮濕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溫度范圍5~24℃;最適發病環境,溫度為20℃左右,相對濕度85%以上;最適感病生育期在根莖膨大期到采收期。發病潛育期5~10天。 長江中下游地區萵苣菌核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年度間早春多雨或入梅早、雨量多的年份發病重,秋季多雨、多霧的年份發病重。田塊間連作地、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前茬作物菌核病嚴重,殘留菌核量多的田塊發病較重。栽培上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氮肥施用過多的田塊發病重。
【萵苣菌核病防治方法】:
高畦雙行種植,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收獲后翻耕菜地,深埋菌核,消滅菌源。噴灑殺菌劑: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