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征】:成蟲為褐色至黃褐色的近小型蛾子。體長約7毫米,翅展16~20毫米;前翅有3條波浪狀灰白色橫紋和1個黑色腎形斑,斑外圍有灰白色暈圈。
老熟幼蟲體長約12毫米,黃白色至黃綠色,背上有5條灰褐色縱紋(背線、亞背線和氣門上線),體節上還有毛瘤,中后胸背上毛瘤單行橫排各12個,腹末節毛瘤雙行橫排,前排8個,后排2個。
【發生規律】:該蟲年發生3代(華北)~9代(華南),多以幼蟲吐絲綴土粒或枯葉做絲囊越冬,少數以蛹越冬。在廣州地區,該蟲整年皆可發生危害,無明顯越冬現象,但常年以處暑(8月下旬)至秋分(9月下旬)期間發生數量最多,此時以花椰萊(花蕾形成前)受害較重;9~11月以蘿卜特別是早播蘿卜受害重;白菜類4~11月均受害較重。凡秋季天氣高溫干燥,有利于菜螟發生,如菜苗處于2~4葉期,則受害更重。成蟲晝伏夜出,稍具趨光性,產卵于葉莖上散產,尤以心葉著卵量最多。初孵幼蟲潛葉危害,3齡吐絲綴合心葉,藏身其中取食危害,4~5齡可由心葉、葉柄蛀入莖髓危害。幼蟲有吐絲下垂及轉葉危害習性。老熟幼蟲多在菜根附近土面或土內作繭化蛹。
【為害特點 】:菜螟主要為害甘藍、花椰菜、白菜、蘿卜、蕪菁、菠菜等蔬菜。
幼蟲是鉆蛀性害蟲,為害蔬菜幼苗期心葉和葉片。初孵幼蟲潛葉為害,隧道寬短;2齡后穿出葉面;3齡吐絲綴合心葉,在內取食;4—5齡可由心葉或葉柄蛀入莖髓或根部,蛀孔顯著,孔外綴有細絲,并有排出的潮濕糞便,受害苗枯死或葉柄腐爛。
主要危害十字花科白菜類、甘藍類、芥菜類和蘿卜等根菜類蔬菜,還可危害菠菜等,以初齡幼蟲蛀食幼苗心葉,吐絲結網,輕則影響菜苗生長,重者可致幼苗枯死,造成缺苗斷垅;高齡幼蟲除嚙食心葉外,還可蛀食莖髓和根部,并可傳播細菌軟腐病,引致菜株腐爛死亡。該蟲廣泛分布于全國各蔬區,尤以蘿卜、白菜、甘藍受害為重。
【防治方法】:
幼蟲孵化盛期或初見心葉被害和有絲網時,施藥2—3次,注意將藥噴到菜心上。可選用下列方法防治:20%滅幼脲1號懸浮劑500—1000倍液噴霧 ,25%滅幼脲3號懸浮劑500—1000倍液噴霧 或20%氰戊菊酯2000—4000倍液噴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