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害特點】 幼蟲多從地面上咬斷幼苗,主莖硬化后可爬到上部為害生長點。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4~19毫米,翅展32~43毫米,灰褐至黃褐色。額部具鈍錐形突起,中央有一凹陷。前翅黃褐色,全面散布小褐點,各橫線為雙條曲線但多不明顯,腎紋、環紋和劍紋明顯,且圍有黑褐色細邊,其余部分為黃褐色;后翅灰白色,半透明。卵扁圓形,底平,黃白色,具40多條波狀彎曲縱脊,組成網狀花紋。幼蟲體長33~45毫米,頭部黃褐色,體淡黃褐色,體表顆粒不明顯,體多皺紋而淡,臀板上有兩塊黃褐色大斑,中央斷開,小黑點較多,腹部各節背面毛片,后 兩個比前兩個稍大。蛹體長16~19毫米,紅褐色。
【生活習性】 東北、內蒙古1年發生2代,西北2~3代,華北3~4代。一年中春秋兩季為害,但春季為害重于秋季。一般以4~6齡幼蟲在2~15厘米深的土層中越冬,以7~10厘米最多,翌春3月上旬越冬幼蟲開始活動,4月上、中旬在土中作室化蛹,蛹期20~30天。華北5~6月份為害最重,黑龍江6月下旬至7月上旬為害最重。成蟲晝伏夜出,具較強趨光性和趨化性。幼蟲以3齡以后為害最重。
【防治方法】
①農業措施 早春清除菜田及周圍雜草,防止地老虎成蟲產卵是關鍵一環;如已產卵,并發現1~2齡幼蟲,則應先噴藥后除草,以免個別幼蟲入土隱蔽。清除的雜草,要遠離菜田,漚糞處理。
②誘殺防治。一是黑光燈誘殺成蟲。二是糖醋液誘殺成蟲: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敵百蟲1份調勻,在成蟲發生期設置,有誘殺效果。某些發酵變酸的食物,如甘薯、胡蘿卜、爛水果等加入適量藥劑,也可誘殺成蟲。三是是堆草誘殺幼蟲:在菜苗定植前,地老虎僅以田中雜草為食,因此可選擇地老虎喜食的灰菜、刺兒菜、苦賣菜、小旋花、苜蓿、艾篙、青篙、白茅、鵝兒草等雜草堆放誘集地老虎幼蟲,或人工捕捉,或拌入藥劑毒殺。
③化學防治 地老虎1~3齡幼蟲期抗藥性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藥劑防治的適期。噴灑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菊·馬乳油3000倍液,或10%溴·馬乳油2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此外也可選用3%米樂爾顆粒劑,每667平方米2~5千克處理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