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卜螟形態特征】:
成蟲為褐色至黃褐色的近小型蛾子。體長約7毫米,翅展16~20毫米;前翅有3條波浪狀灰白色橫紋和1個黑色腎形斑,斑外圍有灰白色暈圈。老熟幼蟲體長約12毫米,黃白色至黃綠色,背上有5條灰褐色縱紋(背線、亞背線和氣門上線),體節上還有毛瘤,中后胸背上毛瘤單行橫排各12個,腹末節毛瘤雙行橫排,前排8個,后排2個。該蟲年發生3代(華北)~9代(華南),多以幼蟲吐絲綴土粒或枯葉做絲囊越冬,少數以蛹越冬。在廣州地區,該蟲整年皆可發生危害,無明顯越冬現象,但常年以處暑(8月下旬)至秋分(9月下旬)期間發生數量最多,此時以花椰萊(花蕾形成前)受害較重;9~11月以蘿卜特別是早播蘿卜受害重;白菜類4~11月均受害較重。凡秋季天氣高溫干燥,有利于菜螟發生,如菜苗處于2~4葉期,則受害更重。成蟲晝伏夜出,稍具趨光性,產卵于葉莖上散產,尤以心葉著卵量最多。初孵幼蟲潛葉危害,3齡吐絲綴合心葉,藏身其中取食危害,4~5齡可由心葉、葉柄蛀入莖髓危害。幼蟲有吐絲下垂及轉葉危害習性。老熟幼蟲多在菜根附近土面或土內作繭化蛹。
【蘿卜螟發生規律】:
各代幼蟲發育期:第一代7月至9月中旬,第二代8月下旬至9月下旬,第三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世代重疊。成蟲飛翔力弱,卵散產于葉脈處,常2-5粒聚在一起。每雌平均產卵88粒。卵歷期3-10天。幼蟲孵化后晝夜取食。幼齡幼蟲在葉背啃食葉肉,留下上表皮成天窗狀,蛻皮時拉一薄網。3齡后將葉片食成網狀、缺刻。幼蟲共5齡,發育歷期11-26天。幼蟲老熟后變為桃紅色,開始拉網,24小時后又變成黃綠色,多在表土層做繭化蛹,也有的在枯枝落葉下或葉柄基部間隙中化蛹。9月底或10上旬開始越冬。
【蘿卜螟防治方法】:
(1)清潔田園。收獲后及時清除田間殘株老葉,并深翻土地,消滅越冬蛹,減少田間蟲口密度。
(2)調節播期。根據當地情況,調節播種期,使菜苗3至5片真葉期與菜螟的高峰期錯開,減輕害蟲為害。
(3)藥劑防治。菜螟是鉆蛀性害蟲,所以應在成蟲盛發期和幼蟲孵化期進行噴藥防治。方法:在幼齡期及時噴藥。長用的藥劑有蘇云金桿菌500至1000倍液,或BT乳劑,每公頃用藥1500克,或滅幼尿一號、三號500至1000倍液,或40%菊殺乳油2000至30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乳油2000至3000倍液,或90%敵百蟲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至2000倍液,或10.8%凱撒乳油1000至2000倍液,或35%賽丹乳油3000至5000倍液等。
|